[男人的浪漫]
《天與地》:香港電視劇最後的樂與怒



在2012年第一天的最後一個小時,身為搖滾狂迷的我,關上電視後熱淚盈框地吶喊:


「感謝《天與地》的所有人,苦等十年,終於再有值得鍥而不捨地追隨、讓我們引以為傲的香港製作電視劇。」





十一年來首度重拾追看港劇之樂,上齣已是《世紀之戰》,過後亞視日益不濟,獨霸天下的無線沒有最無恥,千禧年成為有心關注港劇最後一年,問跟著個十年記得甚麼本地劇集,抱歉有好印象的沒多少,負面的倒很多,敢說我也不是唯一一人。《天與地》名字平平無奇(但在無線劇名喜玩食字爛gag或濫煽情的壞風氣下,反而更加突出),2009年劇集巡禮中所得迴響卻最大,龐大實力派陣容倒是其次,人吃人題材在保守的香港相當破格,備受注目實屬理所當然,簡短預告片魅力足夠超越年來無線諸多(膠)劇 總和,就連早對無線/香港電視劇死心一班都抱期待。光牌面已經大勝,到頭來反常理地被封進倉庫兩年,再安排於全年最劣檔期播映,成品亦跟本來大不同,只有說求突破總需付出代價。


爭議的人吃人僅是楔子,組樂隊的四位好友攀雪山意外迷途,其中三人決定犧牲一個作食物以飽腹逃生,活得下去卻從此受食人充飢包袱所困,回到社會後有選擇作惡發洩,有選擇從善彌補,也有遺忘不幸後如常過活,仍掛念死者的愛人則堅持大家當初志向,不同枝節解構商業、政治、人倫、理想等種種思想及其改變,才是《天與地》探討主題。但其他關注相同題目的劇集就是沒有同樣議論性或迴響,和極端化兩極評價與年度數一數二低收視率,見搖滾樂是主線之一,自己也算音樂界中人, 便以個人見解從音樂角度去剖析《天與地》的成與敗。





一首典型歌曲,簡單可分成音樂(包含旋律和編曲)和歌詞兩個主部份,若將戲劇比喻成一首歌,音樂好比畫面構圖和劇本舖排,歌詞則是對白,要成功除了個別質素,彼此也要平衡且相輔相成才能擦出火花。宏觀看整個電視工業,無線的角色跟香港幾家大唱片公司很相似,TVB目標觀眾從來不是會周遊網絡看盡不同國家最新劇集、懂批判知虛實的網民,而只垂涎容易從中賺得豪利的愚民:「又要鬧又要睇」的人,和深信看過無線等同明瞭天下事的師奶,近年創作方向已擺明車馬籠絡這班觀眾,不採套路一在古代權鬥心鬥爭情爭產一番後,下齣劇原班底搬去第二個朝代或來到現代重覆一次,就採套路二盡幼稚硬滑稽能耐的橋段堆砌情景,周而復此地倒模量產,從前憑蕩氣迴腸史詩聲勢揚名的港產劇,如今淪落到空餘婆媽與娘娘腔,無奈觀眾一早接受視為正常。就跟唱片公司只會不停流水式生產K歌,把市場重新塑造至沒有內涵只得空殼荼毒心靈,可謂異曲同工。


後出了首逆規範而行的《天與地》,收視低口碑相反高企,旋即被捧成「新一代神劇」,不知是福是禍,因實際上未至於驚天動地的顛覆,只重拾了一些久被埋沒的港劇精髓,正如很多人提到的「意識流」,以前電視劇也常用鏡頭代替對白說故事,今日看慣現代劇的卻視作另類手法,就像九十年代的人批評八十年代搖滾/重金屬「樂隊彈得太多、歌手唱得太少」,也如僅重視詞的K歌聽得多,就難叫聽開歌手演唱的仔細留意樂手奏得怎樣。新一代港產劇喜歡任何事都由角色親口說出交代清楚,不理畫面單聽聲音都會明白,養成觀眾依賴出腸「歌詞」的惰性,有日發現電視原來真的需要坐下看,反倒適應不到。



師奶睇戲無話坐定到最尾

晾下衫洗碗拖下地

(ToNick《拖下地》)



要反隨潮流但沒本錢,也只會換來矯揉造作的批評,不得不說這方面導演和攝影師功力讓人信服,很多靜默鏡頭看得窩心,像林保怡發現妻子有外遇,回到家將家具重組成獨居者格局,同集更用一段僅得零星對白的擊鼓獨奏結束;入夜陳豪到琴行彈結他一幕出現過多次,但幾個音符配不同人物、不同剪接表達多種意思感情各異;還有婚禮後三男在大禮堂圍繞佘詩曼一言不發,和獨特卻注定一般觀眾只會說看不明白的時空交錯敘事法,加上很多似無關係的過幕實際前後呼應設計巧妙,通通成為劇中難忘片段,亦具資格列入香港電視劇攝影代表作。還未數大結局兩集無數經典級場面。





也毫不怯於加插床戲,第一集一開始即全劇最初十五分鐘即來大段暴露和偷情足夠接獲打破紀錄的投訴,再數經常出現意味深長、一個問號可有十個解答的對話,對應政際時局的金句連串不斷,還有暗地裡的幽默(有留意到TBB電視台牌,和專制台長管理的電台叫CC Radio嗎?),通通挑戰著典型港劇/無線劇底線 - 應說是「愚民」的思維。難怪普羅大眾評價甚底,並在收視率反映,某程度上好評都來自早就不會死守電視機前的群體。如此現象更顯現在香港劇集觀眾的反智心態,其實以前港產劇都有不少偏意識流的處理方法或深度對白,其中相信部份批評《天與地》的人當年也有追看、會喜歡,甚至一些「愚民」們追捧的美劇、日劇、韓劇更喜歡用鏡頭代替對白或對白堆砌文字,何以舊時可以、外地劇可以,《天與地》反而有問題?


或者問題在於人吃人。聽到很多批評之聲是朝人吃人而來聲稱渲染血腥,只感到有趣,曾經以為作為宣傳焦點的人吃人會是重點一幕,誰知只三數集出現過零星片段意識也被壓抑,在全劇中亦絕少刻意提到,拍得相當隱晦跟09年版預告片差天共地,有心看只會嫌處理得太過低調。投訴的那班相信沒幾個真的有看過那幾幕,甚至是否有看過這劇都成疑問,再者真要投訴,其實有更多更佳選擇。轉到英文台已不得了,要性要血要暴力要意識不良要政治不正確對白應有盡有,單同時期推出加早一個小時上映的《狙魔人》,一直以來殺人噬人鏡頭多到數不清,麗音早成電視機基本功能,「不是說中文不會教壞小孩」這點說不通。再提早一點七時正,一些港台處境劇情節和畫面早就比普通電視劇激進得多,當《性本善》都能被評為不適合這個時份播出,部份港台劇該接受相同質詢,因為《天與地》內容與畫面的尺度比不上。結果明珠與港台不獲理會,很正常,因為「愚民」從來只會關心每晚七時半至十時半之間的無線翡翠台。但看回這三個小時的一個電視台,照道理越晚播放的劇集尺度越開放,觀乎同年其他九時半檔劇,暴力情節更多、床戲更密集更露骨,也有被聲討,但一定不及《天與地》般多和高調。家長們師奶們很敏感的三個字,實際上所指遠不止於字面上意思:










在雪山上被迫吃人只是個眾人人生發展的轉捩點,回到現實社會每天為名為利,主動用各種方式去吞噬他人以滿足自己,就比在絕境為求生而被迫殺人吃人更可怕,才是故事帶出的題目,但當然不獨斟酌於「人吃人」三個字而懂細想這些深層意義,就不會是普通師奶了。一般人也不會理解得到師奶思維,像警匪片殺人放火畫面不會鼓吹暴力,官廷劇勾心鬥角劇情不會誤導價值觀,歪曲倫理劇的男女關係也不會影響心智發展,唯獨言明「當中有人吃人情節」實則探究哲理,卻鐵定「叫人殺人」、「教壞細路」。再加諷刺是,假如人吃人情節是出現在一套典型師奶口味心計官廷劇中,拍得更駭人也好,現在不滿《天與地》的觀眾們都不會作任何投訴,甚至轉而讚賞拍得好看相當震撼。This city is really dying。



你失去耐性失落 飲飽吃醉是容易極的快樂

牽手看偶像連續劇哭哭笑笑

輕輕鬆鬆 將恩怨情慾變娛樂

愛思索便會福薄 砂吹進眼內從來未覺便不必發覺

吹熄了那火花 煙花會圍住了這恩愛硬殼

(謝安琪《你們的幸福》)



或者,人吃人只是代罪羔羊,不夠淺白「唔膠」現在基本上已等同於劣劇,吃人就比「意識流」等更容易被拿作批評把柄,再者這個第二版打從一開始就不是為女性市場開拍。眾所周知黃德斌的角色本來屬意張家輝,大前提不變保留四人上雪山得三人下山,發展下去三人劫後餘生墜入邪道,在商界憑藉不同勢力背景共同牟利,暗地裡卻互相不和,加上背後女人們的猜疑,成為非常典型的無線劇,跟音樂全無關係,更和看到的《天與地》絕對不同。





張家輝是個好演員,但要感謝他最後選擇不出演,否則原來劇本怎出色、參演的每個都是演技派實力演員,都只會流於另一套《創世紀》或《天地男兒》,絕無可能得到今日成就。傳聞劇本大改全因張家輝罷演,後因一首《抗戰二十年》開拓新《天與地》 - 那一年,是八九六四二十週年。至於屬真屬假,可分享一則軼事:劇集組為新劇本搜集資料時,有幸成為受邀對象之一,時值六月中正是「那一夜」後不久,幾個月前張家輝就憑《證人》成為影帝。得再次感謝,若非他成名遠走高飛,就不會出現這個衝開一切的劇本,連帶令其他演員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導演安排他們飾演跟慣常演出風格很不同的角色見勇氣,是攝影和精警對白之外這齣劇一大火花之源,從此對沒深刻印象的佘詩曼刮目相看,和第一次覺得陳豪演技很出色很有型,如舊劇本成真,今日就只能見到一個造型MK得可笑的陳豪,大家對他評價依舊。





故事從商戰變搖滾,普通師奶們就不會再愛看,就算有強勁演員支撐都失去任何收視保證,93年之後香港人還關心樂隊嗎?劇本中心之一正是這樂隊音樂、獨立音樂的衰落,Beyond到頭來只是個非常成功的市場推廣噱頭,正如主角們的樂隊都只是唱他們口水歌,原創配樂動人心弦反比幾首Beyond cover吸引,大多數演奏情節也採現場收音更添質感誠意十足,刻意請來黃貫中主理的片頭片尾兩曲更把全劇昇華,主題曲已是首好歌,坦白後Beyond的黃貫中除第一張單飛《Yellow》嘔心瀝血成正果,其後一直沒多少佳作,唯充滿怒火的《天與地》一聽立即大叫「回來了!」都不及片尾《年少無知》傳奇。


香港填詞界鬼才林夕出名之處,除輕描淡寫能出曠世經典,要爛的時候也可以爛得很可怕,徒弟林若寧遺憾暫時只學成後者,大家記得全是他稀奇古怪的重口味作,《年少無知》為他大平反,三位主角每人一段主歌回顧往昔,再在副歌共同表達對人生的希冀,簡單編曲加流麗旋律出奇動人,罕見劇集歌曲可跟劇情本身相配合得如此渾然天成。交由三位演員唱回這歌更是絕筆,除林保怡做過歌手,沒人覺得他們想過他們懂得唱歌,是不夠成熟(已比絕大部份兼唱劇集主題曲的無線演員好得多),但就算給你張學友、李克勤和陳奕迅這個當今樂壇最頂級男歌手組合,都唱不出相同的唏噓,帶不出同樣的意境。不得不再提,如果張家輝未退出,我們少的不止是齣好劇,還有這首年度最佳金曲,這劇或可提起新一代重新發掘Beyond和其他八九十年代真音樂的興趣,《年少無知》對他們的重要性,就如八十後一代眼中的Beyond。





很多人常對代張家輝之位的黃德斌單打,他演技與外型討好程度不如人是事實,卻要承認無線男演員當中,他最適合加盟現在的劇本。張家輝深謀遠慮得太明顯,三個老奸巨滑一起難離婆媽爭鬥,新劇本到頭來也脫離不到兄弟為利反目之類普遍無線劇情節,黃德斌的戇直角色在心計盡出的陳豪和林保怡之間就見突出,可恨必須的相鬥橋段迫使他將戲份讓給另外兩人,聽《年少無知》三人出場次序就可見本身角色受重視程度,加上美滿家庭設定可發揮空間也屬最少,很多時候尤其後段幾乎令人淡忘他的存在,就如宣傳照般有點格格不入。





偏偏在很多重要場合是關鍵性人物。雪山下刀觸發吃人的是他,劇初陳豪與林保怡言歸於好三人再成好友,也全賴他鍥而不捨。中段揭發人吃人的是他,最後促成《年少無知》誕生也是他,進而令惡鬥多時的二人頓悟向善,從頭到尾默默地影響著眾人的前進路向。在三位好友間,他象徵著磨心和調停者。





所以不會像一些人般介懷「怎麼不是張家輝」,談的是合適,縱然沒有出鋒頭的時候,跟他人截然不同的氣質提供另一種可塑性。在廣告時段的男士用品廣告可看到他多麼健碩,導演也沒有浪費飽歷風霜氣質與高眺壯健身材,安排他跟同樣充滿男性魅力的另外兩人一起,炮製一幕幕令眾麻甩佬們感動萬分的「男人的浪漫」場面。








為討好佔大比例的師奶觀眾,港劇早就不再重視細膩刻劃男性友誼和兄弟情,單看到第四集最後抬車一幕,就知道這齣劇在香港主流間注定得到商業上的失敗。沒有機關算盡的勾心鬥角,還要原來大吵大鬧的三人幾句說話幾幕戲即和好如初,難怪師奶們看不明白,而不明白就是不好就要批評。相反男觀眾又有幾位未試過同樣的跟好兄弟們一笑泯恩仇?不用多言,看到自然對著畫面會心微笑。中間十幾集加回很多(該說太多)爾虞我詐劇情,總算對回了喜歡騙財騙色橋段的師奶口味,但每當看到一而再的男性友誼情節,明白到就算沒有意識流、沒有人吃人的劇情,《天與地》都難得主流觀眾認同。可能前面多集糾纏於傳統無線劇式爭鬥鬥得太悶了,第二十八集末段天台一幕堪稱經典之一。































陳豪和林保怡已達水火不容,不過最壞的壞人也需要好友,全靠黃德斌調解三人重拾年輕的心,即席完成樂隊解散前只寫到一半的《年少無知》,原以為會像第四集抬車一樣成放下仇恨伏線,奈何鬥心蒙蔽了友情未得冰釋前嫌,看得人感慨萬分。全靠這舖排,造就大結局中三人撇下成見同台亮相搖滾音樂節的小團圓,也是香港電視劇歷史難得感人一幕。





仍然無法置信,在墨守成規的無線可以看到這一幕,不論開源節流為主的電視台居然願意投資租用龐大場地搭建音樂節舞台,和請到古裝戰場戲可能都沒那麼多的臨時演員,還是本地劇難尋的激動感情,敢說是港劇史中最感動其中一幕,全因一場音樂節令很多人第一次看香港劇/無線劇看到淚流滿面,而身為搖滾樂迷,在獨立音樂界打滾多年,哭的不止為劇中人喝采,還為香港音樂悲慟。劇中金句不絕,除點評各種社會病態現象,也多次以搖滾之名為地下音樂發聲,大結局搖滾音樂節更「獨立」、「和諧」、「邊緣化」等字眼不離口,替一直奪鬥的工作者高聲呼喚並圓了個夢想。可惜投入過十年,明白辦一場演出需花費多少人力物力,付出和回報也從不成正比,有過百人參加已相當難得,再者無論人數多寡到頭來幾近必定蝕本收場,《天與地》始終是劇集,呼天不應叫地無聞的香港現實,是地下音樂早在政府打壓和活化工廈之類謬政變得非常弱勢,看大結局的同一夜,這邊廂在批鬥主流音樂欠性格的對白聲中,電台在進行欠公信力的樂壇頒獎禮,那邊廂連海外傳媒都一致推崇的獨立音樂演出集中地Hidden Agenda,與電視中的音樂節同步舉行著被迫遷前最後一場演出。儘管錯,讓我們錯到死,可是我們離死期已經不遠。





無線劇膠化後,詬病多年是結局往往低能得好比教育電視,不是群體出動就是燒烤,《天與地》可說是好頭好尾的建立到一集最完美大結局,除了震撼人心的音樂節,和呼應主題之一「報應」的舖排,最後加入一段很像《二十世紀少年》的平行宇宙奇想為全劇謝幕,手法老土但同樣看得人感動莫名,加總結出一定比張家輝那個平行宇宙的好看,和不會有另一個無線劇結局更精彩更得人心,看跟著一晚《我的如意狼君》大結局,連師奶指標親子帝國都極端劣評就可見一二。其實當初覺得《天與地》會是邪惡版《海角七號》,但最後遠不止於此,批判、政治、哲學、人生、理想,當今劇集不會尤其不敢涉獵的題材一應俱全,還有難得的本地氣息,見很多人喜歡拿美劇和日劇相比再貶低《天與地》成「不怎麼一回事」,但根本沒有必要相比。


作為死忠都會承認存在很多瑕疵,像中間十多集過度集中於陳林二人如何在友人和女人間為利益周旋偏離了原意,也其實不需要回歸這類無線劇的陳腔濫調?應可輕輕帶過的人吃人事件到頭來自設自限,被迫花大篇幅特意揭穿再解釋自亂步伐,也不覺劇中人知道真相後頗為平伏的反應屬正常。和現實是未見過一個Beyond年代出身的band友可以像劇中任何一人那麼富有,九十年代夾band早成死飛仔玩意,可以豐衣足食、提早退休或隨便出手都可在股市撈一大筆,同時能回憶樂團風光日子那些都是現在的達官貴人,他們的那些年是六七十年代許冠傑和Beatles時代,那時候夾band是富家子弟玩意。又如何?其他地方的劇,可以拍得出這份本地的共鳴感嗎?即使拿舊日經典,如自己的神劇《大時代》加《世紀之戰》兩部曲,亦只有說各有千秋畢竟文無第一,但《天與地》優勝在將音樂這個在香港屬於不可能的題材拍成了連續劇,並敢於嘗試種種實驗性拍攝手法,其他殿堂級作品往往要建基於踏實題材與表達方式才能達同級數成就。而最成功就是沒有當觀眾白痴,大家到今天仍會不住談論十甚至二十多年前的港產劇,就是對近十年出品的不屑,正如之前提過,反智請留給不愛用腦的觀眾,真正劇迷想要的是蕩氣迴腸和史詩,和男人的浪漫啊。





元旦夜兩小時大結局,造就一個難忘的年度交接,曲終人散,只是往後個十年相信難找到同樣佳作,見拖延兩年再在最差檔期播放,再把台慶劇變成「年度推薦劇」刻意沖淡,一直不宣傳更在大結局之前一天在網上洩漏整集,口碑高收視低,就非一家商業掛帥的傳媒機構所樂見。但歷史性地得到中共查禁,也就是對《天與地》作了個肯定,證明這劇政治正確、水準不凡,一套兩年前的倉底劇可以超越兩年間甚至十年間任何一齣,令放棄港劇多年的人重視,獲真正看劇一班一致認同,就比在群體自瀆的電視劇頒獎禮中拿到多少個獎更實在更實至名歸。可是只會令無線往後劇路更加保守和迂腐,看2012劇集巡禮很多都是《XXXX2》,就知道他們總放不下師奶財主們,一日未有實力足夠的新免費電視台做競爭對手,這只是可一不可再的奇劇。


向來不鼓吹下載,這次也要勸告有心人宜盡快收藏,收視率低、群眾聲討、中共禁制,無線在大結局後將全部集數放上MyTV給大家重溫一個月可能已仁至義盡,往後很大機會永不重播,出影碟的成數自不然更渺茫(其實更希望會推出原聲大碟,只需要片頭片尾兩首加上原創配樂就足夠)。大家只可慶幸能遇到、有幸看過一遍,並好好珍惜,再寄望香港電視劇有重現光輝歲月的一日。






《天與地》一年


http://lau-sir.com/one_week_one_photo/2012_week51.html




Sir個網

lau-sir.com


Sir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lausiris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