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or X 柏斯管樂團演唱會



黃世澤話,寫時事評論是令人情緒波動的工作;我就話,寫有關香港indie band、band scene的評論是令人膽顫心驚的工作,例子可到主場新聞搜尋「九展」、「音響」,單野某程度上因我而起,有機會再講。即係當講音響咁小事都可以俾人批鬥到要公開道歉咁大鑊,又要同上次同主場新聞單野同樣發生於九展展貿廳的「Law of 14」一樣,講任何野之前,先申申利:


「一切純粹個人之見。全部人冇錯,係我錯,係我衰我坐得太前太邊。」


不如先講講歷史。每當講到一隊rock band featuring一隊交響樂團,Metallica 1999年同舊金山愛樂合作場「S&M」實走唔甩,除左係最永垂不朽symphonic rock/metal代表作,《S&M》亦係史上其中一隻後製質素最高CD/DVD,不過傳聞現場同聽碟睇碟完全兩回事,兩晚演出第一晚只聽到交響樂團,第二晚就只聽到樂隊,因為原音發聲之古典樂器同電子擴音樂器性質太唔同,尤其是要配合結他最拆最爆之metal sound,想兩者現場融合得到同時取得平衡互相補助非常非常困難。


香港這個得啖笑的所謂「國際都會」本身歧視band sound加思想極度保守,搞同類跨界別演出經驗自然接近零,係近零嗟唔係冇,一年前王菀之「水.百合」就係上佳示範,但佢音樂始終古典為先加極其量只是pop rock,同去到頂級流行歌手加紅館表演,投資落音響筆資金同人手必然極度可觀,結果「水.百合」成為香港演唱會史上音響製作水準數一數二演出。另半年前紅館有黃貫中加弦樂團的「Rockestra」,冇去睇所以唔知效果如何,但想講係機會好少,同必須要具一定規模同投資。所以 - 唔好話我衰 - 第一次聽到Kolor會同柏斯管樂隊搞返場「S&K」,頓時聞到一陣伏味,因為當大演唱會大投資都未必做得到靚symphonic rock聲,一枝獨立樂隊加葵青劇院,即使話琴行贊助會有專業人手、器材同經驗,牌面實在太具冒險精神,當然場一定照捧,但從未試過對呢隊香港一線live band演唱會事前咁有保留。


遺憾地管樂團單獨表演之《Overture》已經出事。要同rock band夾,加一入場就見到咁多座大喇叭,最擔心就係管樂團先收音再出冇晒味道,結果確實嚴重失真電到冇晒live感覺,明明樂團就係面前但聽落好似屋企用對喇叭播出黎一樣完全唔臨場,而且點解單管樂團自己表演都要推到咁大聲,搞到失真之餘完全冇晒層次?最大問題係本來好多可以含糊過骨的錯失,一經喇叭放大就變得明顯。然後Kolor出埋場夾《費城實驗》,八十個人變成一塊,除左歌佬把聲最突出最清楚,其他野已經乜都唔多聽得清了。所以快歌做主題的上半場相當辛苦,坐正大喇叭前面由頭炸到落尾,絕大部份時間聽唔出各部份層次同旋律,但呢樣唔係本身crossover古典所求咩?下半場轉攻慢歌就舒服少少,但唔算好得好多,仍然係彈一下bass喇叭已經沙沙聲,仍然係結他一開拆聲就對住一幅牆耳仔只得炸炸炸好無奈。


我覺得(前排)音響搞到噉,用錯概念做聲係其中一個原因。rock band自己表演對器材要求可以較低,有時器材冇咁靚玩得粗獷仲有好處,但當要同交響樂團同台,就一切都要正統化改為以音質為先,非常鮮明之旋律同層次感是必須。即使器材唔夠靚都可以用技術調整,其實外國好多同類演唱會都會將樂隊推低,因為本身已經係插amp的電子樂器開少少已經完全遮晒自身發聲之古典樂器,將樂隊音量壓下除左可以突出返古典樂團,及平衡雙方營造大家合作之情景而唔係一主一僕關係,仲可以避免其中一方過度失真及保存音色。今場就好似用返一般rock gig態度去做聲:樂隊玩rock,所以要大聲;樂隊大聲,樂團唔想俾人遮住就要更大聲,但symphonic rock音質應先於音量,我唔介意全場細聲,即使做唔到人地就算電結他開distortion都可以好剔透之質素,能夠同時聽得清兩邊保存得到最佳音質就可以,正如Kolor自己話齋玩rock都可以好斯文,band show亦唔一定要嘈到拆天,而家樂團同樂隊大家根本冇好結果地鬥大聲,已經失去古典美化搖滾之原意,又有乜謂?


「當然,或者只因為一向慣左坐後排但今次買飛買左好前,第六行最左對正喇叭,可能演藝廳後半係另一個世界。」


音樂,同樣成也概念、敗也概念。入場前最有興趣知道場表演點樣促成,同主要創作構思來自邊一方、邊個人,但作為一場正統音樂會有印場刊,成本書由頭揭到尾只得人物介紹,最多人關心之兩樣野居然接近隻字不提,都幾失敗,浪費晒場刊之意義,需知唔係入親場都一定係Kolor fans熟悉佢地動向,尤其本身對樂隊全無認識、場刊就係佢地得到第一手資訊之局外人。唯一資料係原來由管樂團首席負責改編。又再聞到伏味,因為以史為鏡,大多數古典樂人主導之搖滾改編,成品都唔出眾。


好多學院派將現有搖滾歌曲古典化,往往重複同樣的錯誤:交響樂團同搖滾樂隊企埋同一個台,唔係要去為隊band加野,而係要去改變樂隊;古典樂團唔係只負責做另一台keyboard,而要做搖滾樂隊不能之演奏同編排,單單於現有歌曲上面加多N層layer同melody,或將某個旋律由結他彈變成樂團演奏,得罪講句其實只屬好表層好片面之改進,七十年代結合古典概念標榜深度之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後期衰落,日趨此類表面化詮釋正是其中一個癥結。好可惜今場我感覺係編者未有參破(或,未有參過?),並無突破「古典樂團=伴奏部份」框架,一切編曲太接近原版,當音響本身不如理想時,噉樣「加多座keyboard」除了浮誇著實無助多少。又非一無是處,快歌確實有同冇幾近無分別,本身著重氛圍同層次而非力度之慢歌方真正得益,所以主打快歌的上半場諷刺地最吸引係《離家》同《地圖》;《燈芯》本身編排已有點正統派成份,改編自不然更上層樓,今晚之後唔知仲有冇機會再聽到任何現場版;全晚最能達到真正古典化反而係《那年那天》,細節位同轉折做到雙方互助補足,連我本身唔多鍾意首歌,聽完管樂版都不得不讚真係好精彩。不過論到整體,只感到其實Kolor好多歌都唔適合或唔需噉改編法。


雖然評價偏負面,現實是將搖滾歌曲古典式改編,挑戰性的確好高,即使外國深造份子亦唔係人人做得好:當年名指揮Michael Kamen自動請纓幫Metallica做改編同撮合佢地同舊金山愛樂,metal界頂級遇上古典界頂級,一樣唔係首首歌都改得好,一樣係慢歌受益大於快歌;再講講一位出國朋友的故事,話說朋友去左美國學府進修緊音樂學位幾年,幾個月前Kansas舉行佢地職業生涯第二次交響樂團合作巡迴演出,搵左位樂團指揮負責編曲,佢有份幫Kansas伴奏,事後講返成場演出樂團角色基本上亦同keyboard不差多遠。或因傳統思想太根深柢固同彼此認識不足,好多時同類演出難脫「樂隊尊樂團卑」之型格,最後只淪為吸引新舊樂迷入場的gimmick,若要數成功例子,就可以參考德國教父級metal band Scorpions 2000年同柏林愛樂加奧地利音樂家Christian Kolonovits合作之《Moment of Glory》,Christian Kolonovits就真正做到將兩者融合成一個完整個體,而非只偏重某一方再將另者工具化。有趣是Metallica同Kansas兩個個案都發生於美國,而成功例子來自歐洲,當中可延伸到歐洲文化背景同好多歐陸古典學派出身人士會選擇脫離古典投身搖滾/重金屬界之開明思想,有機會方另文再談啦。


「講左一大輪,即係噉,人地話晒係博士生,我只係一個9up當秘笈的路人甲,係人地改編改得唔夠好定我唔識聽,就顯而易見啦下嘩。」


一直以黎Kolor自己搞之大show都係信心保證,可惜近來兩場連番失準,上場九展太細聲,今場管樂就太大聲(要睇rock show又要嫌「太大聲」好似有點諷刺),而今晚管樂音樂會個人不滿意者簡而言之有二,就係用rock聲去玩靚聲古典,同埋同classical sense去寫rock歌。再講落去就真係怕第日去睇show會俾人點相俾人打,所以只簡單點評多幾句就算,請各位高抬貴手呀:





Kolor Show Review Archive:


Kolor Independence Live 2010 (6/8/2010)

http://lau-sir.com/music/projects/shows/kolor_independence_live_2010.html


Kolor Now Loading Concert 2011 Day 1 (23/7/2011)

http://lau-sir.com/music/projects/shows/kolor_now_loading_day1/kolor_now_loading_day1.html


Kolor Now Loading Concert 2011 Day 2 (24/7/2011)

http://lau-sir.com/music/projects/shows/kolor_now_loading_day2/kolor_now_loading_day2.html


Kolor Law of 14 Concert 2012 (11/8/2010)

http://lau-sir.com/music/projects/shows/kolor_law_of_14_concert_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