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7日本鎖國



近年好少有(新)日本動畫提得起興趣,因為自從「萌」風起,日本動畫開始淪落,畫功及內容變得細路向,慢慢忽視以往之深度及宏觀。亦少見如《攻殼機動隊》之類,批判性、電影性、真實性高之電影動畫。所以知道《2007日本鎖國》,相當振奮,等左好耐,終於有「似番樣」的日本動畫睇睇喇。

來頭唔細,導演係曾利文彥,即係《乒乓》導演,同揚名動畫界之大作:
「《Appleseed》。」
機初中超任打過,動畫成200X年先出,仲要係當時感覺上尚未成熟之全CG動畫,經歷過之前幾年出之《FF》電影版大災難,都擔心《蘋果核戰記》會唔會又係食住潮流以CG作賣點但出黎唔人唔電腦得個靚字之電腦科技負產物。好在某日行過CD舖見到門口播緊,
「有冇靚得咁犀利呀?」
不過到而家仲未正式睇過呢套野,只知道非常靚。一灰也。

事隔幾年,《2077日本鎖國》出現,再續傳奇。時值廿一世紀中後期,科技發展已達非常高之層面,其中表表者(自然)係日本。其他國家(當然)懾於日本淫威之下,決定聯手制裁日本,日本(梗係)不畏強權,2067年宣佈鎖國,利用科技屏障與世隔絕,十年間全世界對日本國內情況一無所知。2077年,除左係香港回歸八十周年,亦係日本鎖國十年以黎,首次有外國人踏入日本境內,冇錯就係偉大的美國,因為感覺到日本科技已達危害全世界(&特別係美國的地位),以一支特遣部隊潛入,結果全軍盡墨,只死剩男主角&女主角兩個。跟住開估,日本已經非人。順便幫助各位平民百姓推翻埋統治勢力,因日本之名打救世界。

起初諗住會十分大日本,打正日本個名,再加埋「美國受脅潛入」,加上好多日本動漫民族意識實在強烈得比動漫本身更誇張,確有好大擔憂,會唔會好似睇荷里活片咁頂唔順當中強加之愛國思想。結果?真係好大日本,好在較為隱晦,叫做易頂d,雖然睇到最後都係笑到出口。之前西史有讀過,日本曾經鎖過國,電影中係第二次,不過性質相反:第一次鎖國係古時,為防外國文化同科學入侵「污染心靈」同動搖當權者,斷絕一切外交及貿易上之進出;第二次,係因為日本科技太發達 - 按電影所講水平係達「美國科學家研究多一世都唔會理解得到」 - 其他國家因而進行制裁,既然自己最勁勁到其他人妒忌加加害,就封閉自己唔益其他人,因為大日本而鎖國。正唔正?

及後美國特種部隊入到美國,發現日本已經再不存在日本人。同好多同類科幻作品及學說論點相同,當人類高速發展科技,最後會過份依賴機器甚至同科技結合,更甚被機械取代,令「何謂人類」成為當代一大疑問,人類身份之定位問題往往係作品同學說之主題核心。《日本鎖國》處境,係外國人十年黎完全冇任何來自日本之線報,主觀覺得日本已經成為超時代科技都會,但進入後發現,全國只餘東京尚有人口居住,但正確黎講都唔係人,係生化人。鎖國前夕,日本政府已經被財團控制,鎖國後財團以政治及科技壟斷,以日本人民做為實驗體,研究將人類「進化」成生體機械融合之生化人,到最後全日本已經再冇真正人類存在,實驗後倖存之生化人全數聚居於東京,財團則自建人工島嶼作為基地,「東京城」以外了無生命跡象,全國國土已成一片沙漠。初睇,好《Dune》。事實上亦同《Dune》非常/太過相似。除左遍地黃沙,沙下潛伏沙蟲,一種巨型蚯蚓狀生物,以吞噬地面物體為生,分別係《Dune》中沙蟲為沙丘星球之土著生物,會受地面節奏性運動如腳步及引擎吸引,無差別吞食一切物件;《日本鎖國》之沙蟲叫「嚼屍」(jags),係生化實驗失敗副產品,由垃圾堆砌成巨大環節動物狀之低智慧機械生命體,會受金屬吸引不斷吞食成長,體內充斥機械零件之生化人自然屬於食物一種,而東京依靠城牆將「嚼屍」隔絕於外,電影中冇言明,可以假設日本之所以成為荒漠,係「嚼屍」橫行令地表所有建築物、「人類」及地理環境消失,「生還者」最終集結於城牆保護之東京同以海阻隔之人工島嶼求生。唔知係致敬還是巧合,設定上《Dune》同《日本鎖國》實在非常相似,就連結局都係藉巨獸推翻極權,或者無心,但我睇時心中硬係型住似得太緊要,有點兒「唔聚財」。

雖然唔再係人類亦再冇任何生理需要,生化人仍然按照人類方式生活以保存人性,當中少撮更決心推翻財團統治,
「做番人類應該做之事。」
及後揭發因為本土已經冇真正人類作為實驗素材,財團計劃以複製人取代強國領導,進而控制其他國家、利用他國人民繼續實驗,第一步 - 冇錯你已經估到 - 就係入侵美國。日本人真係好沉醉人類滅亡、世界末日之世界觀,但更沉醉於敵視美國、踩住美國上位。特種部隊被瓦解後,女主角理所當然獲救及成為反對勢力一份子,至於結局呢,精彩:最後已淪為生化機械之日本國民為左拯救美國,全民犧牲推翻科技機制,世上從此再不存在日本人,美國以至全世界(重點自不然係前者)因為日本民族之捨己精神得以逃離厄運。如果我係美國人,肯定睇到標晒眼水,笑果隻。

挾住《Appleseed》餘勢、《攻殼》式日本灰暗未來景觀、超這質電腦動畫製作,《日本鎖國》風頭確係一時無兩(...我覺得卦,起碼得百老匯電影中心上都會周圍賣晒廣告先),只係成果冇想像中咁理想。故事唔算新穎或特別,冇辦法同類題材已經好多日本動漫研討過,論深度又未及,導演手法有待改進。想思考,唔夠,除非你係日本人,否則好難同當中之「大和精神」有所共鳴;有關人類身份,亦未有太多或刺激性對白及情節引動思潮。而編劇同導演之(最)敗筆,我覺得係結尾,臨尾正式攻打極權財團開始。
「脫離唔到。」

  1. 當日本鎖國磁牆被解開,除左睇到日本現貌,亦偵查出日本只有個生命反應。(第一個女主角,第二個(迫於無奈)要保留的男主角,第三個,此時冇講但已可猜到,係始作佣者財團總裁。慣例也。)
  2. 兩位重要女角被生化人輯捕見財團總裁,發現男主角未死,總裁計劃用佢作為下一個實驗品。(冇錯,千死萬死,主角不死。同反派永遠可以一早進行實驗,就係唔做,臨做時其他主角就會出現,跟住暫且放下實驗等各位主角有機會甩身。)
  3. 女主角揭發總裁人類之身份,身邊生化人立時郁手殺人。(同頭先所講一樣,「慣例也」,無論反派身份還是事態發展。)
  4. 雖然人類血肉之軀唔會夠生化人鬥,但反派一定福大命大死唔去走得甩,而反派條靚臨死前,放走晒兩位女主去救男主角同追捕大佬。(點解身為生化人的頭目甲一直唔妥主角班人,到最後有機會殺晒佢地時反而良心發現,突然間變得咁人類?唔知。為劇情可以順利發展卦。)
  5. 大佬逃走地點:天台。出現角色:主角、大佬、兩架直昇機、三部守衛機械人。(又慣例也。熟口熟面至極)
  6. 大佬搭其中一架直昇機走,另一部直昇機(咁蹻)入緊油,女主角一槍打爆油缸,炸晒三隻機械人。(真係蹻。d奸角走佬時永遠唔識得截斷主角追捕之後路。)
  7. 大佬已經遠去,女主角手槍一枝傷唔到直昇機分毫。但方才之爆炸,其中一台守衛機械人未完全損毀...(係呀你估中喇,就係唔知點解咁蹻有一部壞到枝槍唔停係噉亂射。)
  8. 女主角就用機械人射唔停枝機槍,射低左大佬架直昇機。(睇到呢度,我已經好灰了。)
  9. 平時d機械人同交通工具隨便一槍已經爆到七彩,但今次射足成排幾十發,機冇爆大佬冇事,轉個頭想成架機剷落女主角度同歸於盡。(我已經(笑到)喊緊。)
  10. 女主角唔迴避,神勇地企定,企圖用手槍仔射死駕駛倉中的大佬。(其實要射,主角之身手夠及早離遠射死大佬加避開。就係要9up一大輪,到大佬架機剷到撞埋身咁滯先射。抵死。)
  11. 直昇機撞毀,爆晒,但所有人安然無事。當男主角想救被直昇機殘骸壓住之女主角時,大佬著草。(繼俾生化人企圖殺死、中左女主角一槍、加成架直昇機撞落地都冇穿冇爛完好無缺,原來全套戲最勁係大佬。噉仲研究點樣改造點樣生化人類做乜?做人類做到噉咪幾好?)
  12. 當大佬即將走甩時,被另一女主角捉住,大家攬住一齊死。(係一定會係溝唔到男主角的另一位女角,為成人之美犧牲自己。)
  13. 大佬死左、風平浪靜,總部(先)派出直昇機拯救男女主角。(戲入面,日本係「強大」得美國政府都唔敢得罪、下令全個潛入行動終止、全特種部隊視殉職論被放棄。何解突然間咁大團圓?)
  14. 直昇機接走生還者,遠去,劇終。(好似打贏大佬就乜都搞掂晒。日本之後點世界之後點人類之後點?完全冇交代。)

以上情節,大家睇戲、睇荷里活電影睇左十幾廿年,每三套動作片有一套臨尾半個鐘有60%相似,即係所講「慣例」,冇乜值得咁仔細寫出。問題係,我入黎睇《日本鎖國》,唔係諗住睇荷里活片。我係想睇美國人做唔到、日本人得以優於美國同業之思維性動畫/電影。點知開頭精彩,臨到最後,越睇越唔睇路,以為自己睇緊套B級西方動作片,唔係主角班人走晒之後,整多段獨白提醒大家總有一天會「以日本人身份重生復國」,都醒唔起自己係睇緊日片。最失望係瓦解財團後,對往後之世界發展絕口不提,整幾段文字大概講講都好丫。講到好似日本滅亡/日本人民「救世」,就一了百了,世界所有問題解決,亦再冇就人類-機械人之身份問題進行呼應或回應。

除左劇情,對《日本鎖國》另一最感興趣之處,自不然係畫功。最初接觸CG,相信好多人同我一樣,係打機開始。當其時個個話PS1點勁點勁,但其實講CG靚,好多電腦PC game比PS強得多,因為硬件黎講PC當時超過PS,玩電腦出身的我,對PlayStation之所謂「次世代影像」有點不以為然。CG主要用於打機,或者電影、動畫中部份特技場面,果時未有而家咁發達,CG成果可以樣衰到極,第一套打響名堂之全CG野心作係《Final Fantasy》,以接近真人真實為目標,但當年加上CG先天限制,失敗到連Square都執得笠。《Appleseed》都係玩真實,但隔左幾年科技加經驗提昇,成功,動態同物理,簡直真實得得人勁,全部細節仔細到嚇親人,人之面相亦說服到你,冇《FF》咁無神咁生硬咁數碼化。《日本鎖國》自不然延續高畫質,不過方向唔同轉玩風格化,玩光暗玩陰影玩對比,重菲林色彩之電影格調,其實做CG電影呢種玩法更加合適,與其你點追求逼真,最多俾你去到99%,都總會有數碼痕跡留下,不如利用CG能夠超現實同天馬行空之特性,為畫風加添獨特性格,做傳統電影所不能做。配樂方面迎合世界觀以電音為主,trance多,片頭會見到Paul Oakenfold個名,選曲作曲皆優,雖然唔算太突出,但作為配樂之用效果不俗。(well,可能你唔知,聽metal之前劉Sir係聽電子野的)

可能曾利文彥導演同敘事手法唔完全係我杯茶,又可能直頭日本電影整體風格問題,睇過《乒乓》同《日本鎖國》,硬係覺得有點偏平舖直敘,雖然《日本鎖國》個人眼中較具完整性同流暢度,但仍有所不足,更失敗在予我虎頭蛇尾之感。雖被喻為「新世代《蘋果核戰記》」、「《攻殼》後繼」,但功力未夠、深度未夠。同類製作及題材之動畫,已經買少見少。何時(再)有後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