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e



會睇/要睇《最後一強》,幾個理由:因為荷里活,保證浮誇;因為動作片,打打打打打打;因為科幻,打得黎多CG特技;因為李連杰,睇佢戲唔使用腦。


「劉Sir睇戲有句金句,就係『李連杰全線』,睇完拍手掌笑幾笑搞掂唔使煩仲可以得閒拎出黎重溫再重溫的上佳例子。」


同因為李連杰全線中,《最後一強》係我所知佢第一套/唯一一套科幻片,要揀一套做開頭,打開美國game睇開美國漫畫加大科幻迷,所作選擇相當自然。


「第一套?之前唔係有《功之之王》咩?」
「講緊李連杰單飛!」


其實《最後一強》時李連杰已經好紅,之前仲有幾套荷里活製作,不過冇邊套特別好睇。最好可能係打入美國《轟天炮4》,佢第一套美國片加第一次做奸角,亦令佢繼成龍後當紅,話晒由細練到大、曾經係國家武術團代表,美國佬一睇就知道同成龍雜耍式功夫係兩個層次事宜。當時睇《轟天炮4》,有一半係為睇佢,因為兩位主角俱皆老矣(但主題正正係兩個老差骨點樣面對現實),只係結局死得好慘。
「話時話,《轟天炮4》奸角本身係搵成龍大哥做,大哥咁正氣自然唔肯演反派角色,只肯安分守己做《Shanghai Noon》同《Rush Hour》之類動作諧星,就益左李連杰帶紅左佢。再者,成龍唔會演得出角色神髓,好在係李連杰。」
至於成龍幽默打鬥同李連杰學院派武打,邊個邊種好定唔好,係另一個討論範疇,同取決於觀眾口味。


《轟天炮4》之後,仲有《羅密歐要死》同《龍吻》(兩套戲本來譯咩名唔記得左唔好意思,只記得仲娘過港產片),同埋《最後一強》,點睇都似我會睇《最後一強》,但當年反而自己都唔知點解地頭三套有入戲院睇,《最後一強》冇。其實套戲有幾重意義。當其時 - 九十年代末、廿一世紀初 - 華人甚至亞洲人未算正式受美國主流電影接受,製作人甚至觀眾仲型住亞洲/中華角色係弱者、係鬼祟奸險,難怪演極不離新移民或偷渡者、社會低下層、弱勢社群、黑幫流氓、走狗嘍囉之輩,一定要帶點負面元素,唔信不妨睇番當時美國電影中華人/香港人角色,往往脫離唔到西方人心目中負面典型。
「成龍藉《紅番區》正式成功進入美國,之後未演過任何負面角色,因為佢係『李小龍後第一個』,同佢動作結合雜技搞笑風格盡得美國觀眾歡心,所以夠本錢爭取。」
去到2001《龍吻》做警察終於正直,跟住《最後一強》全宇宙最忠最奸一個李連杰包晒,主角形象係直至當時為止最正面,紅左同贏得美國人愛戴之外,或者製作班底亦有關係。


導演、編劇、製作欄,有兩個人名相當熟口熟面:Glen Morgan同James Wong,就係《X-Files》、《千年追兇》、《死神來了》幕後。《X-Files》仍然係我最鍾意美國片集,《千年追兇》唔係後來拖得太慢太軟唔會放棄追埋,而《死神來了》雖劇力薄弱有創意我鍾意。佢兩個賣點就係創意,好多新奇構思同常用神怪科幻超自然元素,話晒幫過《X-Files》同《千年追兇》編劇喎大佬。經佢地手電視劇好具思考性同深度,但電影多數調番轉奇商業向同青少年向,《死神來了》「pop到死」不過好睇到自成一個成功商業片系列你吹佢唔脹。而James Wong,睇見個姓都知係香港人,既然佢同李連杰都係華裔,相信創作及製作上有帶來正面影響。又題外話,同DRAGONFORCE Herman Li一樣,James Wong係香港人,不過細細個已經搬到外國生活讀書,先可以盡展自己才能投身藝術文化事業。仍身在香港冇機會出走的你我,請認命。


「冷知識:黎緊《龍珠》真人版除左周星馳監製,導演搵左James Wong。」


故事前提,正路的James&Glen思考方式,非常《X-Files》:世上有多個平行宇宙,高科技宇宙研究出利用蟲洞作宇宙間穿梭途徑,為杜絕時空犯罪,衍生超時空治安管制局。每平行宇宙中同一個個體平均儲存只屬該個體之生命能量,根據守恆定律,假如其中一個被殺死,所擁有能量會分散至其他存在個體中,亦即平行宇宙個體數量越少,餘下個體能力越強大(但冇講到如果一個個體唔係被刻意殺死,只係自然死或意外死,所持能量會同樣分佈至其他,定還是隨死亡而消失?)。李連杰本為時空警察,一次任務遇著另一個宇宙自己企圖殺死再另一個自己,佢意外殺左佢,發現到減少分身存在可以令自己更強大,就繼承所殺自己遺志,就時空特警之便進行任務時進入唔同時空殺死自己。


「真混亂。」


一百二十五個已知宇宙中,只餘佢(奸角)同最後一個分身(主角),亦即每人蘊藏相等於62.5個人之生命能量,冇人知道剩番一個會發生咩事,為免發生宇宙危機,超時空管制局派出兩個特攻將佢緝拿歸案(關乎全宇宙咁大件事,只派兩個agent去追?)。之前123個都係傻仔/白痴仔,武鬥槍械精通的主角自然好易殺晒佢地,點知最後一個李連杰咁蹻又係做警察同識武功,就成為兩強之戰。


「好似。」


雖然實質上相差甚遠,但因科幻同時空旅行設定,有兩套戲睇完有強烈感覺:穿越時空之《Jumper》,同近未來世界加慢鏡之《Returner》,兩套都係遲過《最後一強》(好多),同睇完會聯想到呢部李連杰作品。與其話佢地似《最後一強》,倒不如話《挑戰者》更似,一班不死人不斷互相殘殺奪取生命能量,電影最後往往係地球最後兩個不死人對決,主題同最經典對白係"There can be only one",點睇《最後一強》都係借用相同概念,甚至有極相近對白 "There will be only one"、"I will be the one",雖則唔知有意定無意。


「不過『Tribute Highlander』之餘,補救到《挑戰者》一個令fans非常不滿之罪孽。睇/寫《挑戰者》時,自有補完。」


因為故仔正路過正路,場面打鬥方為重點。《Matrix》之後美式動作片只剩兩條路行,一係走港式路線,因為美國佬當時仲好迷對佢地十分新奇的港式威也動作,如2001《豹子彈》(英文名《Exit Wounds》,我都唔知點譯先好?),雖然「又係果d」不過意外地好睇,動作流暢快速一改美國片生硬通病,只係間中走火入魔,《羅密歐要死》就係玩威也玩得太假李連杰都救唔番。唔玩威也就轉玩電腦特技,但世界觀通常係中古如《LXG》同《梵海辛》,因為天馬行空得合理之餘唔怕被比較,我想得出當時最(敢)接近《Matrix》近未來科幻及利用CG特技突顯非常大能,只得《最後一強》。主角本身好武功,再經CG強化係一大吸引力,只係冇想像中咁多,當中真正用到特技更少,可幸係貴精不貴多。每講到特技最驚玩到變《龍珠》,就係《Matrix》第三集失敗之處,頭兩集因為神力跑得快跳得高一拳穿牆一腳裂地剛剛好,簡單黎講,睇特技打鬥係想睇《北斗之拳》 - 《龍珠》都係睇動畫算啦。


「冇錯,我對《龍珠》真人版電影有極大保留,即使係佢搭周星馳,疑似無敵班底。」


或者身為香港人接觸開中式武俠小說同武俠片,亦從來唔對《龍珠》抱太大好感,片中冇乜非常誇張特技唔會飛晒天出晒波,最盡只係《功夫》級數,預告片避子彈再快鏡打低成隊警察、一手抽起架電單車兜頭劈落條友度,睇完trailer已經知道一定要睇(但當年就係冇睇到!灰!),壓場李連杰鬥李連杰,演員中得佢一個識打,全套戲只此一場真正高手過招(之前大家碰頭幾次點到即止就完),反而玩番威也而唔多特技,一少就真係少到接近唔用齋賣李連杰真功夫、賣佢一個人操兩門風格迴異武街,亦即變番回歸原點成典型港式動作片。其實落番多少少爆地爆牆無傷大雅丫,雖則而家都好睇。重頭戲另一缺點為左遷就後期加工,因為要將替身個樣變番主角,鏡頭角度經常限制其中一人背後同街霸式側面,多角度轉換同迴轉鏡頭亦集中於上、下或大頭,是賣弄特技的反效果。唔知點解,外國動作片成日拍到正派同人打要贏得好辛苦,特別同最後大佬打直頭係一路俾人屈最後險勝,上一秒可以好勁,但下一秒立即變到好狼狽。同成日表現得好驚青,少少風吹草動都可以好大反應,有時編劇唔知點解要加d劇情顯得正派角色戇居好似叉錯腳或者出空招,咬牙切齒再加俾人打到頻死先反敗為勝(更多時候係奸角自己無聊俾位主角入自殺),對比港產片閒閒地硬橋硬馬來回過招幾十式、一個人抽一百個仲係面不改容,美國片主角你從來唔覺得佢勁,只係贏得符碌,即係美國戲睇係噉睇,多年黎呢樣仍然令我非常不滿,完全冇主角應有果份自信同揮灑自如。《Matrix》一出立即變成美國國寶,原因非常明顯,因為一開波已經講到正派同主角鐵定無敵老屈爆機,氣勢已經兩個層次。噉先似主角嘛大佬。造作一回事,你睇戲都係為睇佢點型嗟。搞到主角成個傻仔噉,又有乜謂?


「《Matrix》成功,因為抄香港唔係只抄片面,而係抄到足,仲要一路炒一路用錢撻你。」


只係論到整體,太多香港戲見慣見熟場面,好似完全估到晒兩個時空特警幾時會出現e.g.正義李連杰仲有半秒俾邪惡李連杰做低時、邪惡李連杰殺完人走左半秒之後etc.,更失望好多廢/柒到爆的cliche,好似兩個李連杰第一次碰頭之後,去到邊換過幾多次衫,大家裝束都會一模一樣,夾硬製造「認錯人」的劇情;最難頂係一段警察搜捕主角,發現有d動靜,警察行埋去,有野跳左出黎,係...一隻貓。


「頂。又貓。唔貓得唔得呀?真係李連杰撲出黎殺左個警察可唔可以呀?」


鑑於編劇係James Wong班底,我先入為主覺得唔會出現呢d陳舊橋段。導演最終對決花左心思,兩個李連杰正操八卦喻圓滑,邪打形意喻直衝,結局意料之內以柔制剛一貫老生常談,只係一面睇佢八卦掌破形意拳,背景播住首nu-metal野跟住佢轉圈黎rap,中國人睇番,十分不淪不類只覺得搞笑,但美國佬文化就係噉佢地鍾意你吹咩。同樣因美國化而有不滿,因為美國人好鍾意郁d就投訴就告人,好多時令電影商自我審查,過激場面通通刪剪過先出街,真正「無刪剪版本」留番DVD,唔怕被老豆老母衛道之士非議之餘又多條財路。


「所以,雖然《AVP》系列睇極得個灰字,對於真正三級的DVD版,我仍然有點盼望。」


或因此機制,片中刻意淡化死亡,雖然講到邪惡李連杰見人殺人,真正死只得三個角色,而且一死已經離鏡,之後接近冇再出鏡睇唔到;其他人中招中槍,又要煞有介事補番個鏡影佢掙扎幾野俾你睇到仲清醒未死仲郁得,甚至打咁多場射咁多槍都搵唔到幾多滴血。即係對比番《最後一強》之前三套,立即覺得好益智囉,大佬,《轟天炮4》都打到狂噴血啦。同樣,我怪罪於James Wong。


「拍打戲咪拍打戲囉。點解又要打,又要拍到咁陷家歡?」


雖然片格甚B,設計同製作反而有驚喜。CG差少少,其實相當電視劇級數,有部份好似主角「時速五十米奔馳」同穿越蟲洞甚至樣衰(特別前者,樣衰度十分),因為班底係電視出身,連特技都要電視d?CG砌場景設計則完全係我杯茶,攝影色調偏藍偏灰加重未來感工業感,最後監獄宇宙完全切合預期要求之黑暗未來世界,第一個登場宇宙未來洛杉磯,警隊配槍係枝機槍同霰彈槍結合之多用途步槍,特別得黎勁靚,會出模型就正喇。全套戲細節位如裝備、器械等,設計水平遠超你所想。最後一戰火花雨直頭傑作,睇李連杰穿過火花牆、兩個人一開打身邊火花立即變慢,好有吳宇森美學風格。


「如果套片紅得起,火花雨一定會成為經典鏡頭。」


音效製作同定位等亦估佢唔到地高質素,用屋企部普通電視已經炸得好勁,以此級數電影計音響方面屬超班,再次後悔當年點會唔入戲院睇?屋企又冇5.1!


不過,屋企睇DVD,都有補償的,就係大量幕後花絮。我最鍾意睇製作特輯。睇佢地點樣搭景、點樣整道具、特技場面快鏡慢鏡破牆飛天固然好睇,最重要知道一樣野:套戲原先唔係李連杰,而係The Rock做,但最後佢揀左拍《Scorpion King》。好在。即係The Rock唔係打得唔好,你睇《Doom》?套戲雖廢,靠佢救番少少。只不過佢演的話,就會變番典型美式動作片,乜都紮恆馬玩蠻力重型,太硬唔夠美感,相信對票房有所影響,最少我唔會睇先,即使設定吸引。


「或者片商都有點兒顧及市場,《Matrix》加《臥虎藏龍》後美國出現華人熱同功夫熱,李連杰當時市場潛力及知名度,相信會比The Rock更獲優先考慮。」


有part講李連杰點樣為佢姓羅個角色影百幾個唔同樣,大部份當然極度無聊(點睇,佢都似俾美國人玩多),因為《臥虎藏龍》美國仲好紅,有個宇宙佢變左少林高僧Crouching Law,超戇居。有個叫Sebastian Law,直頭執到同Sebastian Bach一樣,可見設計班友本身都有聽metal。第一個出鏡旋被做低的叫Lawless,係玩食字,定因為W.A.S.P.?


除左拍攝製作,James&Glen仲坐低講解平行宇宙,因為睇美國漫畫大,對呢樣野從來好大興趣,亦係吸引我睇《最後一強》原因之一,但係通通點到即止,部份假設同現象都冇解釋清楚,有點失望。可能套戲出發點係商業,換言之犧牲深度,避開探討好多科學問題,雖然我想睇打,都希望能花更多時間落劇情同科幻前提上,因為好有潛質將全個故事大幅擴大,有時一個好劇本可以令動作片升級、可以寫成一個長篇故事,就如《Matrix》、《挑戰者》,可惜今次製作組較為短視冇諗到咁長遠。James Wong接手電視劇可以點石成金,但電視拍得好,唔等於電影拍得好,佢拍戲就係太商業向,《死神來了》起碼商業得來有番佢電視劇中風格同觸覺,《最後一強》搵唔到。既有咁強幕後陣容,真係肯花心機同長線投資,《最後一強》要成為廿一世紀《挑戰者》唔難。伏線都已經有啦:最後邪惡李連杰被流放到牢獄宇宙,一個人抽成個星球真正The One,照計有第二集,會係佢統治牢獄星再反攻地球。最大條問題,當一個人於所有宇宙中只剩單一個體時,會發生咩事?另一個無限創作空間。要寫落去,大把野寫。所以而家一集就停左,亦相信唔會再有機會繼續落去,又要寫個灰字。


「我唔想《The One》變成另一套《Riddick》呀。」


論戲只屬一般,預左流於普通荷里活動作貨色,欣賞係當中一份嘗試實驗勇氣,可以令我第時無聊會拎出黎重溫,已經冇太多戲做到。


「睇戲都係為開心過癮嗟,係咪?」


睇戲,係一路追的:睇完《Jumper》《Returner》就追《最後一強》,《最後一強》睇埋,似乎要再時光倒流,返到去《挑戰者》。


「期待Project: Highlander起動之日。因為本身我非常鍾意《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