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諗冇邊個香港人細個未迷過日本漫畫,尤其我地經歷八九十年代一代,隨口都如數家珍講到一大堆。大個接觸多左其他野,加上日漫風格及故事向個人非常反感之萌發展,就轉睇企業化之美國漫畫。放下日漫一輪,某次偶然揭揭《20世紀少年》,中招了,即時追晒,睇完一次唔明再睇多次,從此成為我最愛日本漫畫。
連帶,愛上作者蒲澤直樹。人人都話好睇經典之《Monster》反而唔多鍾意,因為將反角塑造得過份神化,後半至結局甚至感到反高潮。或者本身係科幻迷,crossover手塚治虫小飛俠,講未來人類同機械人並存而界線模糊之《Pluto》才是我杯茶。鍾意佢人物及世界設定唔過份誇張(《Monster》除外),同長期涉足灰色領域,何謂正邪好壞黑白?而且充滿人情感情。更得人心係畫功絕佳,可以超靚人超靚景之餘,面相要樣衰要平庸同樣手頭拿來,充滿平易近人之簡潔美。
不能動搖鉅著仍是《20世紀少年》。開宗名義「本格科學冒險故事」,故事主角係一班長於係六七十年代靚仔,自製一個秘密基地作左本預言之書講世界末日,三十幾年後神秘人「朋友」實現預言之書,計劃二十世紀最後一日毀滅世界,當年的靚仔出番黎制止「朋友」連串陰謀,故事時空穿梭於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廿一世紀最初同201X近五十年,一件事用到唔同年代場景交代前因。雖然前提係一班細佬細個諗出黎的低B橋,以前冇任何一套動漫做到,就如《鐵人__號》、《XXYY俠》之類超級型動畫同特攝片,單睇機械人睇打鬥睇畫面梗係好睇,但大個左認真回想就會覺得好戇居(拿,戇居唔代表唔好呀!),《20世紀少年》係第一套睇住班靚仔老晒三四十歲仲講緊「世界和平」、「維護正義」,唔會覺得白痴而非常熱血,能夠貫穿古今、將孩童幻想同成年現實合二為一,令人睇得格外有共鳴。
「這就是『本格科學』。」
而且每個角色不論大小刻劃非常深入,人人有豐富內心戲同交流戲,關係重心亦放在友情而非主流之愛情,幾個人三十幾年友誼,好多場面身為麻甩佬睇得好感動。除睇故事睇靚畫,得以令我徹底愛上《20世紀少年》,睇見書名已經知:漫畫名稱出處係T. REX《20th Century Boy》。主角後生時不務正業成為rock友,半紅不黑思及生活前途,生活及社會規範迫人唯有放棄音樂回歸平淡,做個便利店店員維生。作者肯定有夾過band、非常熱愛band sound,亦經歷過因夾band玩rock被視為異類、被譴責過,先能夠代大家寫出其中苦楚,在香港有夾過band、玩音樂出身的我地,睇完理必感同身受甚至眼濕濕。開波幾頁已經係1973年T. REX剛剛出《20th Century Boy》時,主角全校面前播首歌,心想「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結果大家都知啦:冇人理過佢、冇任何野改變過,除左之後佢俾人小之外。呢個序對好多人黎講毫不起眼、微不足道,但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一個本地獨立音樂推廣人,簡單一幕極度感觸。
「不過我諗令大家知道同熟悉《20世紀少年》,閃卡事件才是居功至偉。」
點都好,一句講晒:好睇。加多句:必睇。即使衰日漫典型通病、拖得太長同連帶而生之越尾越夾硬,《20世紀少年》在我心中永遠神聖。到今年2008終於改編成電影,仲要聲稱日本電影史上最高成本製作,一拍就三部曲加三百伕明星陣容,向來冇追開日本野,所以有咩星出現對我入場唔會有大影響,我只想知改編成點同聽歌。
入場之前,記得做埋功課:而家先起步睇漫畫,要一次過追晒全廿二期仲辛苦過返工,想足夠理解第一集,最少要睇頭五期。同,睇埋下面個MV:
「冇T. REX,就冇《20世紀少年》。」
請留意漫畫英文名叫《20th Century Boys》,有s的。雖然係我最愛漫畫,對於改成電影都有點保留,《乒乓》都講過,日本人瘋狂思想作祟,動漫變成真實影畫往往唔會因應媒體轉變作適當調整,令設計及演出等方面過左火位,特別人設想用真人扮卡通,好多出到黎變笑料。可能作為史上最大製作,各單位唔敢亂黎,既原作已本格就跟住像真,最初睇見人物照,驚為天人。
「使唔使似得咁交關?有冇可能似成噉?」
睇演員合照,面相外型同漫畫入面幾近相差無幾,落仔更加一模一樣。直頭睇到嚇X死,我第一次真正欣賞日本製作之真人化,但當然顧及市場同觀眾需要作出少少必需改動,好似原來男女主角唔係靚仔靚女,但其他角色本身已經全部相貌平庸佢兩個已算較好樣,真係跟足原著叫座力肯定大減,所以兩位主角上到螢幕立即順眼得多。幾時都叫大家千祈唔好做茄哩啡打死都要做主角。都不得不佩服導演搵到咁多同漫畫人物咁似樣之演員。
唔止角色似,就連劇本都講到明跟足,對白同分鏡順理成章取自書內,經常唔滿意原著被改頭換面到離晒譜的話,導演今次拍心口保證,大家應該睇得好開心卦?我確期望甚高,惜始終媒體型態問題,就算只集中講頭五期、介紹角色到朋友出面到對抗朋友,以大戰巨型機械人作重頭戲,單用兩個幾鐘時間綜合五十幾話內容,劇情超級濃縮之餘人物性質及出現時序大幅修改,更甚忽略好多枝節,睇晒漫畫先入場,有時反而睇唔順眼。始終要跟足原著,就有太多野要講。
漫畫可以長篇,因好多話只集中講單一角色,就算只係一個過客、唔係大人物,作者都肯落足多心機解構,並能夠連繫至其他人同往後劇情發展,正是作者顯功力之處。明顯電影中做唔到。主角一行七人對抗朋友,因男女主角先係重點,其他人物被嚴重忽視,唔少只出過鏡幾次,跟住收到主角吹雞通知,就加入對抗朋友保護地球行列,對比漫畫詳細道出各人同主角自細友誼有幾深厚,同每人背景而令讀者知道佢地為主角一句說話點樣拋妻棄子、自己身家前途都唔要,戲入面幾位只似平日做野做到悶悶地,見有野玩就去湊湊熱鬧的閒人甲乙丙,唔覺佢地為保護地球有幾大犧牲。連主角一派最重要之落仔,只得一幕成班泰仔向佢狂開槍,佢可以照衝埋去但乜事都冇再抽贏成班泰仔而顯得佢勁,之後已經話返到日本,點樣由富貴人家流落亞洲修行,成「將軍」後行俠仗義通通冇提。大佬,堂堂戰隊藍戰士綠戰士,而家淪落到似邪派負責出鏡時企大佬側邊充撐場面然後行先死先班雜卒仔。同原作者異常執著角色之思想大相徑庭。都咪話唔灰。
雖然做到貼近原著,流程亦見通順冇睇漫畫入場都跟到,只係嫌整體鬆散得有點過份,亦因濃縮、省略、重疊太多,後半建立唔到應有氣勢。電影以漫畫第一個高潮決戰巨型機械人作為結局,漫畫中每隔一陣就出少少機械人你睇,勾得起大家等佢出場舖癮,戲中事前只得張相仔你睇咁大把,而且一登場已經立即曝露最大弱點,原本主角一夥從遠觀至接近而揭發「二足行走機械人」之虛有其表舖排全部冇晒,搞到部機械人徒具其形而冇壓迫力完全唔嚇人,再加冇埋真相大白份震撼,相當浪費。而且機械人出現只係殺人病毒肆虐全球之「血腥除夕夜」序幕,但只集中講點樣打倒機械人,其他「血腥除夕夜」細節好似病毒源頭、「朋友」政黨點樣從中取利上位、最後同機械人對峙之巨像點黎,通通冇講到。只要加番幾幕講解以上,立即清楚好多亦絕對唔難唔花時間,點解唔做?結果變成荷里活式純為打而打,之但係唔夠人地架勢。呢個部份,冇睇漫畫入場反而冇咁嬲。
而最無奈係主角走上機械人放炸彈之後,遇上「朋友」除低面具露出真面目,主角睇見嚇到唔識走,然後影各位朋友係噉狂嗌主角個名,典型日劇式婆媽拖左分幾鐘炸彈先爆,炸到原爆噉款,全套戲最強CG就係呢幕。但玩到咁大都幾大鑊。需知主角只帶幾個土製炸彈上機械人,但威力可以媲美原子彈,連幾里遠大廈都可以成棟炸爆,你話係咁老屈吹咩冇問題,但如果當時企正炸彈側邊的主角噉都死唔去,你已經偏離本格科學。
「慘在主角一定唔會死。我睇導演你點兜番。」
可能原著實在太神聖,加上選角似足畫中人,仲要咁大製作,令我對影畫化寄望太厚,只有話為保留原著精髓內容過多,但因時間限制步伐太快,大副削減原著魅力,尤其冇晒令各位麻甩佬/仔睇《20世紀少年》睇到唔願放低的手足情深,吸引力何在?唔知其他人點諗,我睇完都幾失望,覺得導演累事。比平面可取係識郁同有音樂,既音樂屬主題之一,電影在此方面自然有更大發揮。《20th Century Boy》梗係正。《愛.Rock.友》再度提醒metal(core)的你點解要聽(番)J-Rock。就連每次朋友出場段電子都掂。但數最強都係最後決戰個symphonic rock suite,令我諗番起配樂方針相同之《Iron Man》,但效果比其更好,加埋片尾有主角街頭賣藝名曲之一,漫畫只得歌詞,上到電影編埋歌唱出黎實在好feel,未講rock歌齋木結他幾首已值得執隻soundtrack。只係音樂張力夠,上到銀幕卻表達唔出主角對音樂之熱愛(唔係彈彈結他唱唱歌就得的),搖滾激情未能滲入劇情當中,連佢當年夾band段歷史都只得兩張相加彈一彈結他就講晒,你點會明白得到有幾辛酸?可能,又係我對音樂精神太執著卦?
睇完感想,係有點想成就一套荷里活級數大製作,只係犧牲左自己日本電影人情豐富特色之餘,編劇同場面又未達理想水平。而這才只是第一部曲。漫畫我覺得最好睇就係中段「聖母降臨」,同「朋友」成為神,重點人物有以一人之力贏盡人心的「朋友」個女珈南。以此為主線之第二集,希望會拍得好過今集。不過劇末的下回預告...原著原來女主角唔靚,珈南外型更加似女主角。戲入面調番轉,女主角搵日劇女王常盤貴子做(這是與漫畫偏離最大的選角了,但也是好事),演珈南果位唔識,不過個樣呢,就真係...而且照道理第二集佢會玩足全場...想睇囡囡的話,都幾惡頂。
半年一集,即使第一集十分失望,對第二章《最後之希望》期望極高,因為全漫畫最鍾意係第二集年期段劇情,即反朋友派各散東西,健次失蹤,主角變為珈南時。想大概知道,簡單講講:「血腥除夕夜」後,健次失蹤,落仔被捕,其他人行蹤不明,仍知去向只得第一集女主角雪次,及健次家姐同「朋友」所生之珈南。偶然發現朋友計劃刺殺即將探訪新宿之教宗,用個人魅力、勇氣加上繼承自「朋友」之超能力,令一家賭場破產籌得大量資金團結中國泰國兩大黑幫,再遇落仔等反對勢力,多方面共同保衛新宿及教宗安全,不過最後先發現估錯晒:「朋友」冇諗過殺死教宗,真正目的係令自己成為神,再引發新一輪人類滅亡危機。雖然點計健次先係正式主角,反而冇佢劇情更加吸引更加緊湊,相信靚女角搭重電影感劇本存在深思熟慮之商業計算。
「講起女角,有樣野好想問。第一集片尾預告首次出鏡位珈南,唔知鏡頭定化妝定乜野原因,相當樣衰。今集做珈南果個,真係同一個人黎????」
論全套漫畫,此部份緊張刺激懸疑動作兼而有之,最容易亦最適合改編成電影,而且上集套路接近荷里活多過日本本土,好難差得過上集?估佢唔到,導演居然敢向高難度挑戰。有鑑上集之大幅省略,對於新角色早不抱信心,唔少(重要)人物被或大或小地犧牲,可惜為減篇幅,人物減冇所謂,連漫畫最重要環節都冇埋:藉一碗麵平定黑幫騷動呢?一個無名小卒賭贏成間賭場呢?一個靚妹點樣講服數百黑道中人,令兩大黑幫肯聽佢指揮團結一致呢?教宗同新宿主教間段江湖情呢?最後朋友點樣復活勇救教宗,從而比神更偉大呢?換言之漫畫中環環相扣,直到最後引發高潮睇得人蕩氣迴腸之一切,通通被遺棄。
部份情節因而變得薄弱,好似中泰黑幫同珈南傾左陣,就立即停火收手加聯手保護佢,純粹因為覺得佢「幾過癮」,一來夾硬得太戇居,二來直頭令跟住賭場加教堂戲無用武之地,對於電影長短黎講此乃必要,又有冇諗過睇過漫畫一班,正是為遭大改或刪減之部份而入場?完全未能顯出主角之懾人魅力,而朋友樂園bonus stage一段,亦只有將「朋友」之身份同經歷再加含糊化。其實我幾鍾意新劇情中「朋友」之死,原來係成班人無端白事夜訪母校,跟住無厘頭中槍就死左(此乃漫畫後段作者自己都開始唔知點埋尾而亂咁黎/夾硬黎之序幕),呢度講到昔日被利用為「朋友」創造病毒之科學家大悟,就等「朋友」(代替原作教宗之位)訪問新宿時當眾槍殺佢,比較合乎角色關係及情理,但又要睇番,全靠先抽走教宗,進而令前述過漫畫中幾近全部重點劇情未被使用,我寧願佢唔改照足漫畫拍算。大結局一如所料健次回歸,零距離承受原爆都唔死唔傷,本格科學再會。改編唔得人心,演員演技對我黎講又未足夠(最入戲,相信都是朋友樂園班爪牙),真係睇到人好灰架。
第二集一反常態咁快收筆,皆因已經冇乜好寫更加冇乜好讚,我擔心睇完第三集,會直頭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