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ENEMY

ARCH ENEMY - Burning Bridges

 專輯:Burning Bridges
 公司:Century Media
 年份:1999
 樂風:Melodic Death Metal

"Black Earth"和"Stigmata"令ARCH ENEMY成為最受注目的死亡金屬生力軍,雖然"Stigmata"得到的回應不一(Michael Amott自己也不太滿意),但已為了他們的傑作"Burning Bridge"作好一切準備。為了這一作Daniel Erlandsson歸來了,另外Sharlee D'Angelo (MERCYFUL FATE, WITCHERY)成為新的低音結他手,每個成員都有著輝煌的背景,還有Fredman Studio的Fredrik Nordstrom相助,難怪唱片公司會以「死亡金屬明星組合」作為"Burning Bridges"宣傳重點之一。但即使不提及樂手的來頭也無損"Burning Bridges"的魅力,因為單靠名氣,是打造不出這樣一部堪稱瑞典最優秀旋律死亡金屬唱片之一的傑作。

第一個印象,是很像SOILWORK,Johan Liiva開始嘗試較高音唱法,雖然不及Bjorn Strid那麼出色,總比以往單一化的吼叫好,特別是這一次錄音和樂器音色採用回"Black Earth"的靡爛質感,一舉改善了以往的弊處甚至有如虎添翼之效。雖然與SOILWORK的"A Predator's Portrait"一樣,"Burning Bridges"身為樂隊第三部作品,卻不如SOILWORK般追求更高的前衛性,而在保留了"Stigmata"的多變度之餘走回頭路的加回"Black Earth"風捲殘樓的兇惡,不如一些這個年期的樂團般因為轉型而軟化乏力甚至改變整個感覺,他們可是仍保留了死亡金屬的感覺,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做到了"Stigmata"甚至所有旋律死亡金屬樂隊想達到的:將力量與美感作最完美的結合。"Stigmata"因為一想起跌多變,二想旋律豐富,兼顧不到只餘不足;在"Burning Bridges"中Amott兄弟絲毫沒有鬆懈過,每一段riff都保存了兇殘與速度,即使是慢一點、較像傳統重金屬/力量金屬的段落,也不會像上作一些時候予人不夠力的感覺,就算是以旋律為主的部份,兩兄弟的功架實在太過無懈可擊了,同時有著更多波瀾壯闊式的雙結他和以清聲電結他冷靜的手法,甚至勝過很多以史詩感和美感見稱的力量金屬團。或許可以這樣說:如果SLAYER兩名結他手決定專注riff的部份把solo的工作交給其他人,Kerry King找來Yngwie Malmsteen,Jeff Hanneman找來Joe Satriani,Tom Araya聽多了哥登堡的樂隊學著他們那樣唱,出來的就是"Burning Bridges",力與美的完美結晶。

這就是哥登堡之音的顛峰之作,是旋律死亡金屬之中的滿分之作。長話短說:值得收藏。

歌曲試聽:"Pilgrim"

評分:10/10 (risual)

http://www.trinityrecords.com.hk
The TRHK Webzine - 極端金屬中文資料庫兼討論區


Sir個網
lau-s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