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F.A.M.E.

Fotolog After Musical Event Vol. 18
王菀之「水.百合」演唱會2011



Project F.A.M.E. (Fotolog After Musical Event)是香港資深五金業工作者劉Sir個人音樂專欄,以圖片為主配精簡文字感想回顧演出活動。




這可是其中一場最沒預料過會成真的演唱會,當然是個讓人高興的意外,早就想看王菀之的演唱會,沒想到第一次就會來到紅館。故事軼事很多,想先說的,是:

「對『水.百合』造型冇意見,但演唱會海報隻色好似八九十年代戲院外牆廣告板。仲要係放出街曬幾日太陽淋幾日雨甩色甩到好似EGA芒果隻。」




可以說我黑心,但真的從沒想過王菀之也可以上紅館,即使是現今本地最有才華和個性的唱作女歌手,人歌聲三者始終不合主流,這在殘酷世利的香港便是死罪,只能做叫好不叫座發展也大受限制的實力派,即使唱片公司後台不弱,始終要以未算夠高的叫座力召開這麼大規模的演唱會,非易事也難找到意願投資者和贊助商,所以沒期望下奇想成真讓人更愉快,尤其她是其中一個令自己再度留意粵語流行曲的歌手。

很重要的一年是2005,之前十幾年有心機聽的香港歌手僅得陳奕迅,但一年間同時出了三張改變悶局的重要專輯:謝安琪《Kay One》衛蘭《Day & Night》王菀之《I Love My Name》,三股清泉令被英皇K歌荼毒多年的香港聽眾回頭重視真正懂唱歌的歌手,樂迷與媒體推波助瀾下樂壇進入實力派和唱作派抬頭新時代,別過十多年,自己也終於認真欣賞本地歌手和創作人的作品。

如今已過半個十年,難得standards開頭的衛蘭已墮落回好一點的pop無多少堪提,謝安琪是個人心頭最愛但進大公司被迫作一定妥協是事實,唯獨自己作曲作詞的王菀之一直能夠自把自為,發過不少唱片風格仍跟她聲音一樣,彷彿跟香港這市場沒有關係,甚至越走偏鋒也毫不在乎自成一個世界。正因此奇特和脫俗,她的演唱會一直是最想看的。




有鑑之前多次信用卡購票未能自選座位的教訓,特意親身到售票位買票,只是G.E.M. Part II的經驗,爭到中間的位置也不一定好,因為要對正舞台又想看得清,就必須要買貴價票。




沒有紅館三面台演唱會常見的背後大屏幕,全黑背景外以破玻璃洞前景兼作螢幕,舞台設計很夠心思。




有點意外第一首選了《安妮•法蘭克》。大多數人會唱快歌炒熱現場氣氛,王菀之卻反其道地以慢歌開場。




沒有背後大屏幕僅用前景,因要預留空間給龐大的伴奏團隊,除樂隊之外還有弦樂團。




台右的盛況




台上加起來有四十人,好比一場小型的港樂演出,分別是別人的歌要交交響樂團手才可把氣勢放大至足夠壓場,王菀之的作品卻本身就要這樣安排才能在現場完美重現,這就是王菀之跟其他香港歌手不同和勝過他人之處。




唱完一首就換一換裝。應該算加衣。不得不說,見過她不少造型,其實一向路線都頗重口味...或可以話是香港的Bjork。




「純粹出相,靚嘛,而且你都唔想睇咁多字啦係咪」




「純粹出相,靚嘛,而且你都唔想睇咁多字啦係咪」




第二首《柳暗花明》將大樂團特質徹底發揮。最前列坐一個小號手專責特別的獨奏和伴奏,想起一年前F.I.R.紅館演唱會也這樣找了位大提琴司駐場客串,但效果當然不可同日而喻了。




原來很柔情的《詩情》,也可以玩得很rock。




接《融了鐘的時間》和《一秒感動》,靚聲實在無敵。這也是期望中的演唱會:沒有太多喧賓奪主的個人或群體舞蹈,和談吐多於唱歌,只要好聽的歌聲和歌曲就可以。




眼見就知道,《(巴黎沒有)摩天輪 》。




小號獨奏是焦點所在。




還有小提琴、鋼琴和低音大提琴,全部合起來只是歌唱完後的間奏。所以這場演唱會完全沒有悶場,就是歌手回到後台的過渡,還有樂團的傾力悅耳演出。




這身造型算沒那麼重口味...該說沒那麼另類。




「咦,原來都有野睇喎」




從《她扔了根火柴開始》,幾首歌串成個概念組曲,還有(其實沒太大關係的)戲劇演譯。




拿了潘朵拉盒子的神話做主題,除了自己的歌中間加了Crystal Gayle的《Don't It Make My Brown Eyes Blue》,其實故事的意思和表達都不太到位。不過,又有何相干。




「好搏呀,點解我坐得唔夠前」




很喜歡的《月亮說》。




《月亮說》過去有敲擊演奏,就像風暴前夕的醞釀。




《雷電》終於來了,要數近年印象最深的香港流行曲,肯定是這一首「香港Peccatum」。(再)不會在香港找得這種剛柔並重,前衛得來雅俗共賞的奇作。




重點當然係中間的猛然爆發,四十人樂隊加上現場巨大音響,那爆發效果實在強烈。




雷電是你 世界中最奇




可以現場聽一次《雷電》已經心滿意足,如今更有大樂隊、奪目激光和震撼音響帶來可一不可再的完美版本,just so epic,已值回票價了。




可能《雷電》太興奮,《恨也講資格》顯得有點不夠氣,但這是全場唯失準時候。




《雷電》是全場最震撼,但數全場最有驚喜卻是《畫意》,全因兩大意料之外。




中間居然加插了一段很post-rock的過渡!完全沒想過會有這樣的安排,和可以有這麼大的改變,著實嚇了一跳。




還有最高點「很想清醒無奈病發」唱了因太灰而棄用的原詞「執起手槍然後自殺」,配上post-rock意境高潮迭起。如果可以有一個這樣的studio版本...




《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但還是好的,映照全場地下的投影效果也很美。




前半場,非常非常滿意。很少有演唱會能做到一半場(或小半場),從選曲、主角伴奏演出和編排都接近無可挑剔這麼優秀。




再加分,是《最好的》之後不再用古典過場,而有Synth vs. Percussion的Jungle Battle ,不是平常演唱會見得到。




既路向突然轉電,都猜得到跟著會是《面斥不雅》。




「閃到爆炸。」




「根本就係叫你黎試相機。」




「出多張啦。仍為枝鏡唔夠長耿耿於懷。」




整條裙用無數枝叉織成,《低科技之歌》中間有全場尖叫的dance solo,跳到甩叉。




《我來自火星》配個four-on-the-floor beat,變得很disco,令已活躍 的原版更有活力。




吵過幾首又靜下,畢竟她還是抒情歌較多和較知名。《Love Has It All》沒有唱,而改編成一支室樂曲。




箱鼓起板後,加入小提琴、長笛和木結他...




還有佔戲甚重的大提琴...




少不了美麗的女和聲...




這個《Love Has Its interlude》實在美不勝收。




因為在香港演唱會中,樂隊自己的表演一向被人忽略,在此出多幾張相以作支持。




再換新裙。一手豔麗花朵造型,演唱會主題曲《水百合》來了。




這在演唱會前夕面世的新歌,單靠Youtube宣傳已廣獲正面迴響,除了保留一貫的高水準和型格,藝術得來妖異的MV亦成功製造話題。




唱過半場,才第一次正式說話,與現在香港歌手每每喜歡高談闊論多番,將演唱會弄到像清談會的風氣成大對比。

「同,真係吹佢唔脹:唱歌把聲已經嚇親人,講野把聲又要完全唔同超級靚妹。香港歌手之中的確只此一家。」




「好多禮物收呀∼」




「仲有瘋狂fans親筆畫,G.E.M.都冇呀∼」




輪到成名作《我真的受傷了》,當年還未出道仍專注幕後工作,全賴張學友賞識,在自己的演唱會邀請這位原作者登台合唱,大受好評而正式成為歌手。現在輪到自己踏上香港歌手夢寐以求的紅館舞台獻唱這曲。




可惜只自彈自唱一首。G.E.M.時已論過,對於實力派、唱作歌手,希望更多專注彈奏演唱的時候,但最少她沒有跳那麼多舞。




「《大笨鐘》同《下次愛你》,唱成點唔使多講啦,睇相算啦。」




「繼續睇相啦...」




終於等到《永遠幾遠》,這是《The Infinity Journey》愛歌之一。




其實《The Infinity Journey》這「翻唱」專輯中三首新歌都很不錯,《我來自火星》具實驗性、《玻璃色》跳脫,最關注卻是《永遠幾遠》,全因「solo」部份有一個很高的高音,毫無疑問她可輕易唱到,但一直以來這曲是幾近唯一有高音表演的作品。結果...




期待已久的高音,不見了,只餘和音團的歌聲。為甚麼?




一段很長的鋼琴木+結他演奏成了觀眾的廁所位,之後演變成三人鋼琴大戰有點意思。




「攝影師Fail。今場覺得做得比一般流行演唱會除超認真製作,攝影師仲知道應該幾時從何角度捕捉邊位樂手神態,唔會一味只識影歌手,可惜呢段失左手...」




三人合奏《Flight of the Bumblebee》,結果看頭不足,功架和內容都不夠突出。但正如之前提過:不重視演奏部份的觀眾,沒多少會介懷吧。




「真係當正開演奏會一樣。」




「乜突然間咁徐小鳳」




再次吵鬧起來,《開籠雀》又是展現整支大樂團聲勢的好時機。




「初頭以為《開籠雀》真係會著到成隻孔雀噉出場。」




「咦,有機關喎∼」




「仲要唱到換埋鞋∼」




「要加番段solo跳tap dance咁過癮。」




「後尾連師母都出埋黎一齊跳。不過師母個look好似遲左放工趕到過黎唔夠時間換衫就衝上台噉款。」




「輪到唱咩歌唔使理住,重要是:」




「Oh yeah∼∼∼」




「得《粒糖有毒 》先會咁喪嗟」




「唉,早知一早排隊買貴飛坐最前啦!」




就算沒有舞蹈表演,《開籠雀》和《粒糖有毒 》也夠成為全場高潮之一了。




「跳完舞,再變個魔術俾大家睇!望住喇!我...」




「變!唔見左!」




《Cinema of Love》中的《I Dreamed a Dream 》來自《孤星淚 Les Miserables》,也是這晚兩首非王菀之原創歌曲之二。Susan Boyle唱紅了,輪到Ivana演譯自己的版本。




既本身是音樂劇曲目,現在的樂團陣容便非常合適,但精要是王菀之用了比平時更厚更有力的唱腔,一般時候聽不到她這種唱法,就算認不出也不出奇。在香港應該也找不到多少歌手能像她一樣聲音百變了。




另壹角度




唱過大半場才真正長篇大論一番,介紹樂隊之餘始終需要多謝一眾台前幕後和贊助商。




便看看今晚的一班幕後功臣。其實紅館音響要做得好不容易,而要做到像這場歌手、樂隊和弦樂團適得其所,可以互相配合得到而非互搶風頭,便只有最高水平最專業的人員才做得到。還未說精心編排的舞台特效和激光效果。

要在紅館做得好不是不可能,但能同時兼顧得到這麼多方面便非人人可以,敢說這麼多年來紅館演唱會當中,這晚製作水準屬最高之一。




有些歌總一定要唱的,像《手望》。而聽到《手望》就知道,尾聲將至了。




雖然一直不喜歡張敬軒,有他合唱的「守望版」確勝一籌。遺憾。




話說沒來,不止張敬軒,這演唱會從頭到尾便一位嘉賓都沒有。這在一定要大量歌舞、一定要加插幾個交談環節、一定要如雲嘉賓才「像樣」的香港演唱會中,就是非常不正常。又試問在香港有多少歌手夠實力夠份量如此從頭到尾獨挑大樑?




最後,自彈自唱《小團圓》作結。採《她扔了根火柴》的曲,但不big band而取拿手抒情鋼琴小品格調,這種一曲兩用而兩版截然不同的手法在她的唱片中常見,也盡顯唱作派才華。




作為一場奇特的演唱會,最奇之一應該是觀眾的反應。是不是都尖叫的妹妹仔fans不會喜歡王菀之,會進場全是為聽歌和欣賞表演的,就算正場結束,都不會大呼小叫地要求encore,大家靜心等待。




「又玩造型,真係衣不驚人勢不休。」




encore很高興終於唱《迷失藝術》,個人而言是她作曲和填詞一個顛峰,一向對她的詞尤其初期不太欣賞,因題材和措辭俱欠佳或參差,但這首詞讓人很感動。

也很喜歡不同數碼資料圖案投影和飛舞的視覺效果,加強了歌詞中的唏噓氣氛。




「條波波裙的確名乎其實係波波裙,夠特色。不過髮型同妝就不敢恭維...」




倒數。《末日》。




《末日》本身編曲很好,彈與唱經三階段醞釀,從沉靜推上高潮,現場版自然更加激動。




「條裙原來仲有得發光噉玩。」




「寫到寫唔出,睇相算啦。」




「寫到寫唔出,睇相算啦。」




想一想,「末日」這話題今年很多女歌手都有唱,謝安琪既能幽默又能感性,鄧紫棋唱得文藝,王菀之則哀愁。G.E.M.沒有在演唱會唱自己那首《末日》,王菀之有唱就好了,相比下當然Ivana的優勝得多。




《末日》過去,真的完了。幸好,今晚是尾場。




尾場要有2nd encore是常識吧




「差少少想講『___露出__是常識吧』」




傾訴完當然要再露一手。沒樂隊更好,只要有琴就夠了。




唱的是外國經典名曲《Rainbow Connection》。唱自己歌自當更好,但既這部份是bonus,也就不求太多。




因為忘記歌詞,所以用電話翻查,在彈到中間要停下手換頁,成了一大笑點。




第二大笑點,是突然台下的陳奕迅打電話到台上,接不是不接也不是。只有這種不認真的表演才會遇得到這樣的場面。




三個小時三十首歌,音與影最高享受,甚麼也賺回來了,可惜沒有唱《花灑》又沒有《唸你》。縱沒張敬軒,卻很受落不請嘉賓的決定,反而加插會破壞整體的概念,再者沒有握手位這些無謂的環節,全場真正屬於音樂。和喜歡只得兩首(加encore一首)重唱曲,既自己已是實力唱作派當然以自己的歌為主,當中又多唱粵語少唱國語,很怕一些本地歌手純粹為要做到不同而部份歌選擇唱國語版,而且王菀之的好是就算同一曲調,不同語版本的編曲和意境可以南轅北轍而非單純換詞的新瓶舊酒。其實一向不太喜歡太輕太柔的(soft) pop,Ivana卻難得讓我著迷。

雖然之前G.E.M.演唱會Part II有點為辦而辦讓人失望,「水.百合」相反衷心希望可以有Part II,甚麼不改不加也可以,現在這樣已非常非常好。又有說這場演唱會不會出唱片和影碟,亦屬實又沒有Part II便空餘恨,從今以後便再遇不上完美版的《雷電》和《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