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節2010 薩頂頂演唱會



我諗2010三月係我遇過最多show最多節目一個月,基本上由二月底踩到四月頭,不論主流還是indie個個禮拜最少有一場想睇/要去。事隔多時仲有印象者,5/3本來去睇李傳韻,結果點無謂提啦太on9了,跟住兩晚紅館有MR.,我已經報紙一登廣告立即上網撲飛,都買唔到咁黐線,老實講全個月最想睇係佢地,冇意外的話三月一開始已經連睇兩晚show了。月底又黎孖住上,26/3古幽靈包九展演講廳咁誇再加NUCLEAR & HEADHUNTER,牌面已經呃到我入場了,非常多野寫的一場。當時隻腳跛左都夾硬過去,不過跟住果晚山頂《文化現場》包以正加JAM,腳跛點走咁遠上山頂買左飛都要放飛機啦。其他大量indie野好似反光鏡同鋸,一係黎左先知一係腳傷之後出街行遠d都難更加乜都唔使去。轉捩點在三月二十日。


話說當日晏晝出門仆街成世人第一次拗柴兩個幾字企唔番起身,明知要立即睇醫生唔係大鑊,但本身有重要野要出九龍灣做直落九展薩頂頂實在唔想錯過,死就死死撐出去睇埋場show第二日先搵跌打救我。


因乜解究搞成噉?可能就係因為薩頂頂,早d睇醫生或者一早冇事啦。」


我冇諗過睇到佢live,就如《萬物生》講過,雖然一出道已經全球名氣爆燈,香港人從來唔尊重唔欣賞中華文化一樣野夠死,當時環球好落本宣傳,好多地方見到廣告成日睇到MV,最堅全世界得香港版送歌送DVD,又如何?咪又係冇人理?事隔兩年幾,唱片公司學精了,就算薩頂頂已經成為國際知名new age音樂人、全世界最多人識中國歌手都好,又何必為佢投資咁多落根本唔會留意佢之香港市場?反之今次《天地合》接近零宣傳、隻碟出左都唔知,先選擇黎香港。


初出道已經對佢人同音樂好有興趣,今次黎香港自不然大把報導,老實講真係值得睇之訪問或文章唔多,因為接近全部非常官腔或新聞稿格,唯一較有驚喜係部份提到周鵬個名。非常坦白我唔識周鵬,不過而家上網click幾click,白痴仔變/扮專家容乜易?旋上YouTube望望啦:


「你能想像得到這是薩頂頂嘛?」


周鵬的確pop到喊,但被稱為「中國電音第一人」,但如果我係佢,少數民族出身又識咁多種語言咁多種樂器識寫歌作詞跳舞,自己走出黎單飛玩ethnic fusion好過啦,事實證明此乃非常明智決定,把聲唱電子好惡頂其實,夾番自己最熟行民歌即變天籟(此「天籟」請以Bjork作比較對象)。好老實改左名歌未去到周鵬咁大路,《萬物生》首歌同《天地合》近全隻碟,仍好難唔用pop去形容。不過pop唔pop有乜相干?係咪pop就一定唔好聽,pop野大大聲的你就一定唔會聽?唔係丫嘛。如果所謂之pop可以有薩頂頂咁獨特咁另類 - 基本上《萬物生》音樂至製作皆是indie,只得主題曲有派台潛質 - 我又唔介意全世界一齊pop起來pop落去呀,最少會如意過面對好多而家意義上市場上擺到明流行音樂,但好多人當成地下寶典獨立精神象徵黎朝拜的...我都唔知再應該點形容果堆野先。



入場坐低拎起場刊,立即明白點解照計香港冇乜人會理的薩頂頂居然有得黎表演,仲要世界巡迴第一站:原來係香港藝術節邀請,官門插手多多都蝕得起就乜都得,相反絕對相信若非背負香港藝術節名義,遊晒成個地球都未黎香港。當叫得做藝術節特備加重頭節目,除左地點揀九展而非一貫之文化中心,成場騷做得相當正式,就如頭先提過之場刊。你睇過幾多場香港歌手或外國單位流行演唱會,會出特刊同你講晒成場show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為你介紹歌手背景同後面隊band咩來頭,解釋你聽歌手種音樂歷史係點有乜特色?會發覺香港以前一個月可能得一兩場演唱會,到而家個個禮拜揀都揀到你煩,卻接近冇主辦單位會花心機落最基本之講音樂方面,就連介紹歌手同樂隊都未試過。(灰在,主流演唱會係噉都算,本應是做音樂而非做潮流的indie一班,由小貓三四隻到而家柴娃娃成群,其實一直都係用相同商業向手法心態辦gig,搞show完左就算,完全冇幫助到音樂多少,可說同主流一樣只具量之成長,唉)


「阿冷,乜你紅左幫薩頂頂做session咁威水都唔出聲呀?」


我成日型住星匯屬於「次一檔」演唱會場地,除左設施同大細,或者太多pop星呢度開,覺得是林曉培或者G.E.M.之類大市場歌手先會/應黎,薩頂頂在我層次高好多班,都會揀星匯開,唔知度期問題還是香港地冇幾多場館平加方便之餘裝得落3,500人,「降格」黎星匯,雖則開兩場,仍感到有點唏噓,去會展之類夠體面得多嘛。



個台幾靚。睇落坐得好近,其實一公佈即買平飛,都只買到尾四五行,zoom到盡至影到個台,多人得好緊要而且乜人乜鬼都有,好似我坐山頂左邊數起第二區,前面係班後生,後面西裝派,右邊有堆鬼,左手邊係兩個師奶,而我果區可能有五分一係外國人,相當多元化國際化,而全場爆滿之罪魁禍首...冇錯又係藝術節,再左手邊即出頂最角之第一區,基本上全部學生,人稱「青少年之友」,陣容鼎盛。成本場刊由頭到尾睇晒,有樣野好有趣,藝術節咁大型咁formal、咁多外國人參加,場刊自不然有晒中英對照,留意左好耐:網站、媒體到而家演出場刊,一講到歌手生平,對內即華人地區中文版,甚少特別提及MK look玩disco的周鵬時代,提都只約略帶過就算,相反英文版完全唔介意幾近講親薩頂頂必提周鵬,亦全無保留同大家/外國人講對此過去帶點婉惜,因為不論造型音樂方向全部人地控制,紅得起一回事同自己想做音樂相比實際上幾低能,變身薩頂頂從頭開始先係理想真我。自己地方將過去收得咁埋,可能避忌fans文化,你知做得fans好多時激進到極架啦,詳見各大forum呢班歌迷同果班歌迷點樣鬥嘈鬥鬧,一有人話邊個歌手有乜唔光彩新聞唱歌表演點樣唔好立即被(盲目地)群起而攻之,我係薩頂頂都唔敢亂咁對自己地頭班友講啦,點知班友知道自己以前叫第二個名加咁潮童、當代中國new age新希望原來MK pop出身,會發生咩事?


不過可能太杞人憂天。好多中外例子證明,如果為更高水平更具冒險性藝術發展改名,大家其實唔會介意或針對,王靖雯當年改名王菲大路得黎肯試之前唔會做之音樂實驗,大家反而更鍾意。PANTERA由「power metal」變成其中一個nu-metal之父,記得佢地敬重佢地雄霸九十年代metal界人多,定小&笑九佢地「挑glam友玩power metal」、「唔係你地點會有nu-metal影衰我地metal友」人多?不過我自己覺得嗟,我從來未做過fans只有聽歌仔。又會唔會唱片公司故意固弄玄虛呢從頭到尾?既然薩頂頂初出道其中一個賣點係神秘,而家又唔認又唔否認任大家自己估,是非常精明一著marketing。睇著睇著,我發現隔籬班青少年之友都好落力地睇書,不過我睇場刊,佢地睇Face、Yes。


「喂!細路!交換好喎!」




開場前先睇睇rundown,同樣普通演唱會唔會發生,pop show有幾可入場前入場時講定玩乜等你可以有所準備?另一少見是非常準時,公佈開場時間八點三,一般黎講遲最少三個字開始叫正常甚至不成文規定,今晚犀利我睇電話8:13已經開咪講唔好影相之類廢話話搭正開波就搭正開波。除左劉Sir今場仲有隔籬兩位師奶為大家做旁述,坐低已經係噉吹水,據佢地報導,其實唔多知薩頂頂何許人,入場因為跟過下大師睇過下佛經。一個十分有趣的入場理由。難怪開場前,其中一位師奶狐疑:


「死啦,會唔會好悶架?」



終於 - 係,講左咁耐,都未入戲肉 - 終於開場了。新碟咁up-beat,以為會搵兩隻碟是但一首主題曲開波全場齊齊跳,點知玩番第一隻碟種神秘,《媽媽天哪》跟《陀羅尼》兩首沉歌開場,對於唔太滿意《天地合》的我黎講噉舖排非常好。之後接《飛鳥和花》,同NINE INCH NAILS一樣,本來電底歌到現場夾番隊band有活力好多,唔同人地梗係典型樂器之內仲有大量民族野同中樂,加多兩個著衫著到豬八戒噉款又肥的原住民,「tr00 f0lk」呀。首當其衝《飛鳥和花》本來唔算嘈,最後變左成隊band jam fusion俾時間歌手變衫,不過成段jam過程好過癮。情形就好似原定大家夾一分鐘入下首,點知過左時間歌手仲未黎,成隊band望住鼓手:


「喂!未得喎!你solo啦!」


因為drum solo大部cam影住鼓佬,好清楚睇到佢表情動作,當時回應就好似


「下?唔係卦?冇人同我講過今晚要solo喎!」


又被迫,只好頂硬上,覺得會臨時拉伕捉佢攝時間,因為場刊寫到佢好猛料爵士出身點點,但段solo明顯地隨便地打快droll多d完全交差格,不過加左新意落玩敲鼓同玩cymbal聲,點到即止可惜。心諗一陣就得,點知交極差仍未見人。


「仲未出黎?我冇貨喇喎!頂你丫!」


不斷加快,最後玩到變blast beat。我講緊metal式兩手兩腳係噉落果種blast beat。通常演唱會drum solo時間,當鼓手玩到呢個(近)blast beat地步係噉去係噉cymbal時妹妹仔們就會尖叫(點解要學打鼓?最易呃到人/囡囡丫嘛),今場冇發生,一來太早solo喇第三首就黎大家未準備好,二來番觀眾根本唔係睇rock心態入場,加埋咁多青少年之友、心經師奶之流,佢blast得好(唔)開心時,台下睇完隊band玩再睇佢solo大半個字,唔知道應該俾咩反應至好。


擔心緊連blast beat都出埋再落去鼓佬仲可以點樣應酬大家時,好好彩主角出場了,著番第一隻碟封面套衫唱《萬物生》。本來節奏已經重,加埋現場「NIN效應」加個拆聲結他riff爆得多好正,當然要跳跳舞啦簡單得黎好睇,本來純音樂的outro加左密集式即興唸唸有詞(師奶曰:「拿!呢d咪自語囉!」),我只覺...好hip-hop。


《錫林河邊的老人》同《拉古拉古》承接《萬物生》的自語同高興,亦俾兩個原生態住民表演機會,佢地比想像中少發揮,同舞台設計兩個表演崗位排到最後最頂睇得唔清楚,都好過其他樂隊成員要落地台只見到上半身。按照場刊,過埋而家仍然冇乜興趣的新碟主題曲加主打歌《天地記》,就到全場我最期待一節《神香》+《希然寧泊》+《雲雲南南》。第一隻碟重點民族作品《神香》一出全場靜晒,個場越玩越黑,之後黑晒,黑到...dead air。相信又要換衫飲水,但熄晒燈走晒人,得番男和音自己獨唱,到佢都唱完又冇其他人接力solo燈又唔開,隔籬兩個師奶都問「完場拿?」再出黎兩首同樣由靜入嘈帶點post味,次序同場刊調轉左,睇過表演又難怪,《希然寧泊》開頭非常靜(師奶們曰:「唸經喇唸經喇!」),後半完全相反,加埋跳舞跳得勁一直轉圈,轉完結尾段獨白已經冇晒氣。


「如果metal gig學/搵薩頂頂表演個人個頭齊齊轉的720度fing頭,會好epic。」


fing完頭快歌《綠衣女孩》就大鑊了,失準得幾明顯,好在跟住聰明《幸運日》播帶唔使唱只佢加原居民表演跳舞,兩個肥佬跳得一個似喪屍,一個似科學怪人...老實講我係想睇《幸運日》點樣玩現場,目前唯一一首英文歌之餘,編曲本身非常歐洲/Bjork,玩band jam可以玩到好放,點知變左播帶唱遊時間...只跳唔唱抖一抖,得番幾首唔難頂埋,《石榴女人》主角可能係兩個原生態肥佬,CD版最後男女吹水,live玩即興係噉拉長,開頭每人簡單幾句,後來大大段互講齊齊笑,我點睇都覺得其實佢地聽唔明對方講乜,兩個肥佬同薩頂頂各有各講又要扮到溝通緊噉,最後爆肚爆到大家唔知點駁落去唯有爆笑。對對場刊,仲等緊一首:《大樹和小樹》去左邊?照計《幸運日》之前唱,而家過埋《藍色駿馬》(同樣是NIN效應,CD版麻麻,現場加隊band high得多),差唔多完場先出。有鑑《天地合》實在太過開心,追求《萬物生》如我《大樹和小樹》係全碟最滿意一首,同埋心目中的薩頂頂演唱會應是低調細聽而非全場起舞,所以一早預左會拎黎閉幕的《快樂節》,賀年feel得滯呃鬼佬有突但我實在頂唔順,當冇呢回事算。



雖然台上交足戲,台下一如以往香港傳統你high你事我死唔郁你吹咩。直到encore。可能因為唱《萬物生》首「bonus track」《琴傷》,觀眾當堂起哄,因為玩鋼琴十分王菀之甚至王菲香港觀眾好受,除彈同唱更欣賞燈光做到舞台劇效果,諷刺地之前快歌好慢歌好點靜點嘈唔郁唔出聲,完一首歌拍拍手已俾足面,到薩頂頂最西式、甚至比《幸運日》更唔薩頂頂的《琴傷》,反應要幾好得幾好。是否一個諷刺,同中國音樂在香港始終難以為本地人接受之見證?跟住唱多首《自由行走的花》,初頭諗住有得聽《錦衣衛》添,雖然《自由行走的花》我麻麻(新碟通病:太開心了),現場演出搭救有餘,因為黎到最後乜都去盡,做番好多之前一直冇做之事:終於肯講野。玩左個半鐘,主角開口只有唱歌一句說話都冇講過,唱埋《琴傷》先第一次講野,唔係講說話唔得,簡單幾句已經俾人感覺到有心做音樂同個人好真夠晒感柒力,而且種音樂對香港人黎講咁另類,既集合咁多不同背景音樂人同樂器,又叫做藝術節一部份應具教育意義,之前肯每(幾)首歌講幾句,同大家分享兼講解中樂博大精深,班觀眾之前個半鐘一定冇咁木獨。個個似我咁無聊開show前成本場刊刨晒咩。師奶之智慧:


「又唔講玩緊乜,又唔知唱到邊首,應該安排個司儀啦!」


除左肯講野,仲肯郁。幾首同舞蹈有關主打之外,其他歌唱歌真係齋唱,即使去到好重節奏好激,大部份時間只企定定唱連手腳郁動都唔多,有時都睇到幾冇癮,大半場企定定臨門《快樂節》先出現「一齊企起身一齊跳一齊拍手」之類肢體動作已經冇人理,要encore再講一番說話,《自由行走的花》時係噉講野加Axl Rose式成個台飛黎飛去大家至肯附和,歌手識唔識同肯唔肯搞氣氛真係好重要,尤其對住你出盡力嗌佢踢佢佢先肯投入的香港人。完場了,播住《天地記》remix版同成隊band一齊謝幕,逐個成員同大家講幾句,兩個肥佬當然送俾大家好metal的咆哮同尖叫(幾時搞番個folk metal side project?),鞠躬再講多好多野至肯走玩到好似台灣d演唱會,我未見過幾多歌手/樂隊謝幕咁落力,甚至唔唱歌唔跳舞都做到全晚高潮,更令人相信佢肯咁落力全因真正熱愛音樂而創作同表演,而唔似其他完show趕番後台換衫攤抖等返歸出糧的普通歌星。所以今場演唱會比其他更令人感動:真心音樂人仍然存在。本來諗住完場再買佢兩隻碟,因為有簽名會!照計唔會好多人排卦?點知開場前賣碟攤位人流稀疏,完左多人幫襯到分分鐘斷貨,簽名條龍轉左好多個彎,咁多年睇show經驗大路indie乜gig都好,冇一場出現過呢種盛況、冇一場試過演出後唱片銷量增加咁多。隻腳晏晝拗完柴醫生都冇睇夾硬頂到而家,仲排幾個字隊可能為簽個名要賠埋隻腳,返屋企算啦。



睇完,我自己非常滿足,其他人唔知,但相信是藝術節常客之青少年之友,可能係全場最唔開心果班。活動原意是正面的,官方向校方提供藝術節目門票折扣甚至免費飛,等學生可以有大量低價選擇認為各門藝術。問題係香港地學校音樂堂美術堂有多大重要性代表性教育性?大家都讀過九年免費教育好彩多幾年,由細到大跟住miss唱音樂書d白痴歌仔同吹牧童笛,唔算學習到音樂卦,自己上網搵野聽,一年已經學到多過晒小學中學夾埋十年音樂堂。全班同學唔知有冇一個真正鍾意音樂入場,佢地關心手上本Face部NDS隔籬位有邊個朋友吹水,多過留意台上唱緊歌是何許人,開場三個字起隔一陣就有人走,搞到好似以前睇人頭版VCD老翻面前好多人影飄過,聽到佢地仲大聲過台上鼓聲的腳步聲都知道好趕住走,而且唔會理幾時總之我想走就走,慢歌期間無端端多左連串跑落樓梯聲為你伴奏都咪話唔掃興,肯歌與歌之間而唔係玩緊果陣時走果班已經算好有修養。薩頂頂大鑼大鼓示範中國folk,各位青少年之友用腳步聲表演港式folk俾大家睇,比台上更令場內外國人大開眼界,整個計劃除作為校方老屈各位同學參與以「培養藝術素質」之課外活動、出席除左應酬學校先生,根本完全無意思。唔係(被迫)睇多幾場音樂會就叫做懂得藝術的,各位香港師長。不過,某程度上都要多謝佢地的。


「若非藝術節、若非『青少年之友』,今場音樂會未必成到事,就算成到都好難爆到而家咁勁呀。香港門面文化萬歲。」



其實自佢出道起,薩頂頂一直令我諗起Vitas,演出過後此市場問題思考得更多。Vitas晨早紅爆中港台,我有佢兩隻碟但事先聲明從來唔係Vitas fans,甚至唔明點解咁多人瘋狂迷上佢。


我諗全世界所有人都係由高音到死的《Opera #2》開始識Vitas,首歌差唔多十年前,forum同YouTube死傳爛傳,立即全香港聽過佢個名,成為一個網絡潮流產物萬人追捧,就連《超級巨聲》試音都有人唱,一首歌製造無數fans。問題在於好似事隔多年,大家仍然只提呢首。無論你講到佢點神化,《Opera #2》非得佢一個唱到,其實好多現今中外流行歌手都得,睇過薩頂頂今場表現未必應付唔黎,技術層面而言未至於大眾一廂情願地神乎奇技。再睇整個音樂層面,乜野做手術點樣不男不女伴奏樂隊點整色整水,本質始終只是Sarah Brightman之類classical pop並不超凡脫俗,歌路甚至比好多classical pop歌手更主流,睇埋出道起基本上一年出一隻碟,連埋精選同live等等已經十幾隻碟在手,你好難唔話佢係流行歌手。在只知一首歌都可以大大聲「我聽過乜乜乜」、「我識得物物物」的年代,唔知認識Vitas的朋友對佢實際認識有幾深?好老實講佢真係玩嗓玩高音只得最古典底的《Opera #2》一首,其他歌近九成係非常非常非常大路流行歌音樂同唱都唔多突出,即係搵第二個歌手一樣唱到但唔係Vitas唱的話你根本唔會理果種。


「更純粹的事實:你買一隻Vitas碟,再買一隻泰國流行曲雜錦,一齊播,不論演唱還是音樂性,可以找到好多相同之處。會唔會因為噉,到今時今日講親Vitas,九成人仍然只講得出《Opera #2》,數其他歌皆兩首起三首止?」


講咁多,唔係想詆譭佢或唔妥佢,老實講佢d歌我有聽碟我有買,係唔妥又點會?只係同好多人一樣因為《Opera #2》超巨大hype而追,聽完講番自己感想。而我第一次認真留意薩頂頂,感覺就同Vitas一樣,佢兩個人有好多共通點:同樣玩神秘、聲線獨特、有唱功有感情、唱到高音同高難度旋律、自己創作、音樂變化多而具地方色彩、一樣利用非常精心之市場策略包裝自己及將流行音樂噱頭化、另類化。到頭來Vitas可以單靠一首歌紅足十年紅到而家,薩頂頂就唔使講啦,我只有話如之前多次所言,鬼叫你係中國人、鬼叫你玩中樂。正正經經古典唔會聽,但你搵個日本人或者外國人著到維多利亞或者glam、音樂底係唔係都加交響樂,香港人就會覺得「好勁呀好有格調呀好gothic呀」,繼而係唔係都猛追猛吹;中樂調番轉,雖然香港人追外國野時又會問「幾時我地至有呢d野」,你正經玩好、唔正經玩好,真係做到「呢d野」果陣,講果班又唔會撐你,只會笑九你。鬼叫中國冇gothic呢樣必殺技咩。(其實唔係冇,只不過有又點?講左你聽,你係咪真係會如追歐洲gothic追日本gothic噉追「中國gothic」先...)


「所以每次聽丁菲飛最後隻碟,都會愁上加愁。」


我亦一直覺得,如果薩頂頂唔簽大label,好大機會成為一個知名度較低之Vitas,即網上熱傳後各大網上專家紛紛轉載高呼「發現搵到」進而變成一件underground cult indie潮物。你知香港人不嬲鍾意gimmick野,越gimmick就越多「XX」人士宣揚,同通常越偏向gimmick系越容易俾專家發現廣傳,流通得比主流廠牌出品更快。可惜有名聲唔等同於出到頭,由好耐之前同個台灣行家吹水,到選擇自香港metal界中退下,到近來回顧《音樂人生》,有樣野講左幾年:香港獨立界藝術界人士,普遍抱有「住半山辦藝術」心態、商業社會同辦公室政治式做藝術態度,當關係到金錢上、時間上、體力上同精神上種種樣樣付出立即計較到盡,大前提係唔可以對已有/「應有」生活質素帶來超過輕微程度的負面影響。


「你要我為音樂為藝術出錢出力?冇問題。有乜著數先?會唔會搞到我蝕底好多,買少左野玩少左野先?之後可唔可以同人講我做過乜見過乜識得乜先?」


好多人成日話「有閒錢果陣我就會支持架喇」,到有閒錢果陣 1) 先用黎買野用黎玩用黎媾女 2) 跟住買名牌band新碟或者今期流行最hype 3) 如果仲有剩咪俾錢支持冇咁出名冇乜hype少接觸dband買碟睇show囉,不過通常1)同2)之後筆閒錢已經冇晒架喇,尤其都係使錢落音樂點解我唔花落2)追隨名牌效應又有得同人曬而花落3)俾錢去買去睇我唔知乜水又同唔到人講dartist?所以3)發生之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吃喝玩樂買名牌之後「冇晒閒錢啦」,「但係我另類我支持地下音樂」,「冇錢買佢d碟同睇佢dshow我都冇辦法」,「但講到底我都係支持獨立藝術架嘛所以上網聽囉」,「試聽先好聽我梗俾錢支持佢」,回到上面閒錢消費三點從來只能夠去到2)追潮流捧hype band地步,唔難發現單純只得藝術性或綽頭而欠市場效應之任何本地或外來單位 - 包括「大紅」之Vitas - 往往限於forum或Facebook等網上大眾互動平台作為「XX」附帶物同大家見面,亦只限咁多難以跳出遭互聯網上免費分享困局,以真正獲得「」的一群俾錢俾心支持。在此先天文化風氣下,加上為本地排擠之中華藝術背景,對好多人黎講只係玩gimmick的薩頂頂,無論用乜方法打出國際、打入本地,黎到香港最多只能夠成為俾各位網上專家拋書用的開心大發現。


以往我對好多樂隊或音樂人為搵錢為打入主流意見甚多,但單近兩三年,網絡伸展實在太廣太快,基本上所有人已經認同甚至鼓吹「你玩音樂就應該只當興趣唔應該為搵錢,所以音樂理應免費樂隊同歌手唔應該吊『高』黎賣,我聽你已經係支持你俾面你,肯俾錢買你隻碟直頭係打救左你成世的大老細」(「住半山」是也),面對呢種已被完全歪曲風氣,見到如薩頂頂呢種只因生不逢時生錯地點等文化或客觀環境之類無謂原因受到局限之有才之士,反而希望佢地入得到大label,既然一係以訛傳訛訛到個hype出黎成為indie潮物,一係大label谷入主流成正宗潮物,邊條路網上大大聲一班都係唔會真心俾錢支持只識搵佢地笨架啦,倒不如擺到明搵真銀好過,夠實力如薩頂頂出到去外國甚至全世界,名成利就又做到自己想做種音樂,點都實際過齋俾人網上「喂我發現到樣過癮野」、「冇乜人聽過架」之類精神上支持,吹黎吹去卻一隻碟都賣唔出想賺番餐飯錢都賺唔到。



有見《天地合》已經成為呃鬼佬玩意,都擔心佢下隻碟會點,最好梗全部係《神香》、《大樹和小樹》、《希然寧泊》之類,《幸運日》、《天地記》等可免則免,始終低調神秘先襯番,同聽佢d灰野會開心過而家堆開心歌。不過下隻碟會唔會再黎香港表演,比歌路會變成點更值得關心。好多非地道性本地藝術都係,就噉推冇人理,往往要到西方大紅,再經大公司以通俗方式推廣大眾先肯接受,中國民族藝術之類更慘,不論幾紅都要如今次靠官方支持先可以堂而皇之登上大舞台同入到屋。朱哲琴成功更早亦更經典,但唔好話歌分分鐘你連佢個名都未聽過。丁菲飛、丁薇姊妹《月亮忘記了》名揚英倫、同SECRET GARDEN一齊錄音出碟同上文化中心表演,又點?你仲記得佢就係譚詠麟《自選角度》個女和音加二胡手已經好野。講緊近年華語流行音樂,薩頂頂憑其新意加上地方得黎國際化,佢演唱會已經唔止睇咁簡單而屬於見識級數。但去到咁高,只有更擔心將來有冇機會再次見識。


「青少年之友,到時又要靠你地喇!」